4月13日早間,諾基亞針對近期與中國手機廠商的專利訴訟發布聲明,希望“以公平的條件”與中國手機廠商達成許可。
一周前(4月6日),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在一審判決中裁定vivo侵犯了諾基亞的三項蜂窩標準必要專利,該法院授予了諾基亞針對vivo的禁令。
(資料圖片)
“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裁定vivo在其智能手機產品中使用諾基亞的專利技術且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非法銷售。法院也認定諾基亞的行動是公平合理的。”諾基亞方面對第一財經表示,希望該判決能促使vivo承擔相應的義務。
隨后,vivo也對這一判決做出回應,認為諾基亞沒有履行以“FRAND”(公平、合理和無歧視)原則提供合理許可的義務,雙方暫時未能達成一致。vivo方面對第一財經表示,正在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并將評估進一步的舉措。
“必要時會暫停相關產品在德國官方渠道的銷售和營銷。”vivo方面對記者說。
德國法院一審裁定侵權諾基亞,vivo表示不服
隨著5G標準的逐步凍結和成熟,5G專利訴訟戰在全球愈演愈烈。高通和蘋果的專利訴訟“車輪戰”后,諾基亞也向全球手機廠商發起了新一輪訴訟,意在5G專利收費中獲得主動權。
2021年開始,諾基亞在英國、德國、荷蘭、巴西和印度等國起訴OPPO,要求OPPO為使用的專利向諾基亞付費。2022年,諾基亞又在德國、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等地以類似理由起訴vivo。
據諾基亞方面向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德國法院的這起判決涉及三項專利,分別是EP 2 981 103、EP 3 220 562以及EP 2 087 626。前兩項專利公開了在發起LTE網絡的隨機接入時前導碼的有效分配,第三項專利涉及3G網絡中的自適應調制,尤其是公開了用于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的附加調制信息信令。
上述三起案件均在曼海姆地區第二分庭審理。而在此前,諾基亞也就前兩項專利在德國對OPPO提出訴訟,并在2022年7月獲得禁令。此外,EP103的主張也在英國得到支持,英國法院也認定了該專利的有效性。
諾基亞對記者表示,目前該公司已在德國、印度等全球多個司法管轄地區采取了法律行動,這些行動聚焦于蜂窩標準必要專利以及覆蓋連接的實施專利的組合。
對于上述判決,vivo方面在13日午間對記者回應:“我們遺憾地獲悉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做出的一審判決,并已做好相關準備,必要時會暫停相關產品在德國官方渠道的銷售和營銷。我們同步也正在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并將評估進一步的舉措。與此同時,我們將繼續秉持“FRAND”原則與諾基亞協商解決相關問題。”
“近年來,vivo與多家頭部公司在互相尊重專利價值的共識下達成了交叉許可。同時,我們持續在與諾基亞協商交叉許可續約事宜,但我們認為諾基亞沒有履行以“FRAND”(公平、合理和無歧視)原則提供合理許可的義務,雙方暫時未能達成一致。”vivo方面對記者表示,該公司充分尊重知識產權,并重視知識產權的積累。
“我們對德國市場的長期戰略不會改變,并將持續在德國開展運營,用戶可以一如既往地享受我們的服務。德國之外的市場不受影響。”vivo方面說。
“專利費收多少”成為訴訟導火索
在雙方的聲明中可以看到,專利費率是諾基亞掀起此次全球訴訟大戰的導火索。
諾基亞稱,vivo用于支付其設備使用的諾基亞專利技術的專利許可協議于2021年12月底到期。而在許可協議到期之前,已與vivo進行了續約談判。“遺憾的是vivo拒絕接受我們公平合理的報價。我們還提出進行獨立和中立的仲裁,但也被vivo再次拒絕。”
但vivo認為,諾基亞提供的專利報價并不合理,違背了FRAND原則。接近vivo的一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新的協議報價中,諾基亞提出了遠超于之前協議的報價,一旦接受,行業效應將會對中國手機廠商帶來更大負面影響。
“雖然打的是3G、4G的官司,但是諾基亞采取這種激進的方式,其實是試圖通過訴訟的手段壓迫vivo接受之后包括5G專利費用在內的專利收費條款。”上述內部人士說。
OPPO公司的首席知識產權官馮英也持同樣的觀點。
“4G的時候我們已經和諾基亞簽訂了合作協議,5G的時候要價太高確實很難承受,現在硬件的利潤率并不高,收取專利費的公司越來越多,每一家公司都水漲船高,會導致硬件的成本越來越高。”馮英在此前的一場專訪中對第一財經表示,如果按照諾基亞的費用標準,手機廠商不可能有盈利空間。
根據諾基亞在2018年公開的5G專利收費標準,每臺使用其專利的5G手機需向諾基亞支付3歐元的專利費。如果按一家公司全球1億多臺的手機出貨量計算,那就是每年3億到4億歐元的專利費用。馮英認為,這一設定的專利費用遠高于4G時與OPPO簽訂的協議標準。
但5G專利費用誰來收,收多少?目前在業內并沒有統一的標準。
根據智慧芽向記者提供的數據,全球在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上領先的企業包括華為、三星、高通、LG、諾基亞、中興、NTT、愛立信、OPPO、夏普等。頭部廠商的收費標準值得借鑒。
愛立信早在2017年就公布了5G多模手機專利費標準,主要根據手機銷售價格不同而有所調整,單臺手機專利費用上限5美元。諾基亞則將5G SEP組合的許可費上限為每臺設備3歐元。
高通的標準是5G單模手機將按照手機銷售價格的2.275%來收取,5G多模手機按售價的3.25%收取,以單價500美元的手機算,高通單模和多模手機分別收取的費用為11.4美元和16.25美元。
華為在2020年3月公布了5G專利對外許可,單臺手機專利許可費上限2.5美元,這一標準遠低于其他海外專利權人已公布的費率。對于占據在5G標準必要專利族排行榜上的“一哥”,華為此舉無疑給本已暗潮涌動的5G專利許可市場添了把柴。
“既然華為貢獻率排第一,憑什么其他企業收得更多?”一國產手機廠商負責人直言,權利人的專利許可費虛高,與其專利實力不完全匹配的問題始終存在。換言之,一些企業在3G和4G時代投入的研發比例高,專利費收取多一些無可厚非,但5G玩家更多樣化,專利貢獻也更加多元化,專利授權和交費的博弈機制變得更加復雜。
“目前專利之爭不在繳與不繳,而是在于專利費如何定價。”上述手機廠商負責人認為,固有的通信專利游戲規則正在被打破。
專利戰背后的“生意”
從專利許可模式的形成來看,誕生于3G時代,許可規則由“權利人”之間博弈形成。
“5G手機將在2025年每年為專利持有者帶來近200億美元的全球專利使用收益。”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新興設備技術研究服務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愛立信,諾基亞和高通三家公司將占據這些專利使用收益的絕大部分。
以諾基亞為例,從諾基亞的營收構成來看,諾基亞技術業務是諾基亞四大業務之一,主要做專利授權。
十年中,僅在手機領域,諾基亞就向蘋果、華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Research In Motion(RIM)以及視覺科技公司優派(ViewSonic co)提起過專利權訴訟。即便是在智能手機市場“掉隊”后,專利授權所獲得的收入也已經成為諾基亞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財報數據顯示,過去五年,諾基亞專利許可業務年營收一直保持在10億歐元以上,2021年,諾基亞專利授權業務的營收占比雖然只有5.72%,凈利潤占比卻達到了40%。在2021年第三季度中,諾基亞凈銷售額同比增長6%,但營業利潤不及市場預期。諾基亞稱,當季技術業務營收下滑19%至3.05億歐元,主要是受到與OPPO、vivo訴訟的影響。
而在諾基亞最新公布的2022年營收中,其收入為15.95億歐元,同比增長6%。雖然受到訴訟影響,但與售賣通信設備的其它業務相比,諾基亞技術業務在公司整體收入中的占比提高至6.4%,利潤率達99.7%。
“專利許可本質是談生意,一部手機大概有十萬件專利,如果完全按照專利擁有者要求繳納的專利費來付錢,專利費的成本將會超過手機硬件的成本。”一家不愿意具名的手機廠商負責人曾對記者坦言,議價能力一旦消失,整個行業將會快速走向下坡路。
意識到了專利的重要性,手機廠商在過去幾年開始有意識地積累在通信專利上的話語權。
在第一財經今年年初與智慧芽梳理的通信行業專利情況中,以華為、中興為首的通信設備廠商以及OPPO、vivo、小米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在2022年通信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中,占據了Top100公司數量總和(49164件)六成以上。
OPPO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五年前,OPPO在全球的專利還不到1萬件,但現在OPPO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及區域布局專利,申請專利接近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達90%。
在2016年,5G通訊標準還未完善之前,vivo也開始了預研與投資。截至2022年5月,vivo累計共申請4000多項5G發明專利,向3GPP標準化組織提交5G提案近8000篇,并在3GPP 5G R18中牽頭5G終端OTA測試、多卡終端增強、終端低功耗喚醒、個域網絡、網絡智能化等多個項目,持續推動5.5G技術創新。
小米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該公司研發人員在員工總人數中占比達約48%,在研發團隊中擁有9884個發明人。
華為法務部副總裁沈弘飛則在去年的一場采訪中向記者透露,2022年預計有3.5億臺5G手機獲得華為許可。
他表示,很多中國公司目前都在參加全球主流的專利池,通常大型廠商既是權利人也是使用人,所以大型廠商之間的許可通常是交叉許可。“在交叉許可協議中,每一方都獲得另一方的專利許可,最終由哪一方向另一方凈支付許可費,取決于雙方的專利價值和市場情況。”
在他看來,長遠來看,5G專利費用將在更加復雜的博弈下,進化得更加合理。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