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后的英國如何進行全球貿易布局?
此前,英國首相辦公室宣布,英國已完成相關談判并達成協議,將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這是英國脫歐以來達成的最大貿易協議,英國也由此成為第一個加入該協定的歐洲國家。
2018年12月30日,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新西蘭、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和秘魯11個國家簽署的CPTPP正式生效。協定覆蓋4.98億人口,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占全球經濟總量約13%。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正式官宣后,未來英國和CPTPP所有成員國將完成最終的法律和行政步驟,以便英國2023年正式加入CPTPP。
今年也恰逢英國脫歐3年整。3年來,不僅僅是CPTPP,英國在貿易領域加速“向東看”的步伐。
重新強調歐盟以外的市場重要性
近日,英中貿易協會(CBBC)中國區總裁趙湯(TomSimpson)告訴第一財經,英國脫歐對投資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兩個層面。“首先對于英國政府而言,現在必須對自己的貿易政策負責,培育自主能力。”他說道。
趙湯表示,英國脫歐也使得協會密切關注中國貿易政策的同時,調整工作方式,比如之前英國方面與中國的貿易來往都是在歐盟框架內進行的,現在需要直接接觸中國市場。
另一方面的影響在趙湯看來體現在市場層面。“英國脫歐促使英國企業向更加國際化的方向轉變思維方式,這與英國政府提出的‘全球化英國’(GlobalBritain)戰略不謀而合,本質上是重新強調歐盟以外的市場對于英國的重要性。歐盟國家一直以來是英國重要的貿易伙伴,進出口貿易額非常可觀,這不會輕易改變。”他說道,“在中國方面,英國企業正在尋求更多的機會出口產品和進行投資,更加深度地參與中國市場。在過去五年內,盡管受疫情影響,但是持續不斷地有新的英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設立分部。這些企業大多從事創意、廣告、金融等專業服務性行業,這也是上海城市經濟發展的重點。當然,已經有許多英國企業在中國發展了一段時間,也將繼續關注中國市場。”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活躍著諸多英國企業。比如在金融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匯豐銀行,在制藥領域阿斯利康也已進入中國有30年;此外在服務業領域,洲際酒店集團已在中國市場有600多家酒店。“許多英國企業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在中國扎根投資,它們非常關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趨勢。”趙湯說道。
在中國市場已深耕30年之久的全球資管巨頭安本亦是如此。2015年,安本就已獲得境內投資管理外商獨資企業許可證,是首批獲此認證的全球管理公司,并于2018年成立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實體,為境內專業投資者提供全球投資方案。安本中國區總經理茅蓓麗此前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復蘇勢頭強勁,安本看好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并會持續增配,將在消費、科技、可再生能源等領域進一步加大投資。
不認同與中國脫鉤
趙湯還在采訪中對第一財經強調,不贊同所謂的“與中國市場脫鉤論”,“我并不認同與中國脫鉤,實際上不斷增長的貿易額數字就能證明這點。重要的不僅僅是經貿關系,還有人與人的對話。中英兩國民間的交流也非常深入。現在中國重新開放,有助于兩國關系的穩定發展。”
英國國家統計局2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是英國貨物進口方面第二大貿易伙伴,貨物出口方面第五大貿易伙伴。同時,2022年的中英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比2021年增長20.5%,其中,英對華出口增長58.7%;自華進口增長9.8%。
縱觀這些年來的投資,趙湯也表示,在華英國企業已深刻感受到中國市場的變化。“中國經濟正轉向具有增長潛力的新領域,英國企業也需要適應這種轉型。很多人提到一線城市,如今我覺得與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之類的概念相比,更應該關注的是區域經濟。我們也更加注重英國企業如何與中國每個地區產生關聯。”
近年來,英國企業在華投資趨勢不斷變化,除了金融服務領域外,英國在氫能等化工產業的投資增長也十分穩健。在消費領域,比如聯合利華將成百上千種產品引入中國市場,投資本地的制造商,利潔時集團(Reckitt)在江蘇省投資建設大型工廠。
聯合利華中國區總裁瞿巍告訴第一財經,從1923年至今,中國已成為聯合利華全球增長最重要的三大市場之一。“在經歷了疫情之后,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消費品零售復蘇快,市場的信心穩定增強,市場活力在恢復,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是沒有改變的。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觀念的升級、不斷探索的零售渠道新模式都為日用消費品市場帶來積極的一面,我們有信心看到我國消費品行業在未來也會持續保持穩步發展。”瞿巍說道。
對于中國市場,瞿巍認為,中國具有完善、先進的供應鏈體系,讓企業持續在中國投資供應鏈,打造出一張具有韌性、高效、智能化的供應鏈網絡,不僅供應中國市場,更支持全球網絡。目前,聯合利華已在中國東部的長三角、北部京津冀、西部新區,以及南部粵港澳大灣區分別設置了大型生產基地。
趙湯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將重心更多地放在消費端,英國企業也迎來新的投資機遇。“過去十年內中國發展的重點是在基礎設施等‘硬件’領域,現在則更加注重‘軟件’。這正是英國企業擅長的領域。”他說道。在他看來,中國市場如今更加關注醫療保健、教育、科技等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業,同時也對芯片產業發展很重視,這些都為未來中英企業間的合作提供空間。
瞿巍還表示,未來聯合利華將更貼近消費者,在中國市場不斷投資,滿足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在綠色經濟里促進創新,在引入更多新品牌的同時,做貼近市場的本土研發,“上海擁有聯合利華全球六大研發中心的一個。聯合利華希望通過這一布局,致力于中國研發、全球共享。”
今年英中貿易協會還新設立了數字經濟工作組。趙湯告訴第一財經,成立這一工作組不僅僅是出于數字經濟的基礎性作用,還為了滿足企業在數據監管等方面創造對話、解決問題的需求。比如,企業希望知曉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何運作,他們應該如何遵守,以便更好地處理、利用數據等。趙湯希望,數字經濟工作組的成立能在今后為中英企業創造合作的機會。
(實習生錢蔚對本文亦有貢獻)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