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午從深圳到廣州塞車了三個小時,睡了三個小時,進廣交會步履輕快。”在第133屆廣交會期間,年近70歲的創維汽車創始人、開沃集團董事長黃宏生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迅速打開了話匣子。他精神矍鑠,為創維汽車站臺,稱自己經歷了三輪行業大風大浪,對新能源車大戰“沒那么恐懼”。
去年,國內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停擺”,包括廣汽謳歌、寶沃汽車、奇點汽車等。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降價潮來勢兇猛,從業者壓力陡增。
黃宏生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業在這一輪大戰中非常“內卷”。2017年,國內拿到新能源汽車牌照的有大約1600家企業。到了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剩下200家。“今年會繼續淘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輪行業風浪
“我經歷過三輪行業的大風大浪。”黃宏生說,第一輪是1998年,長虹打價格戰,電視從3000元腰斬到1500元,令150家彩電廠倒下。第二輪是互聯網電視的沖擊,樂視當時憑1700億元市值,向傳統電視企業發起進攻,做會員、送電視,結果樂視倒下了,10多個互聯網電視品牌也衰落了,其中只剩下小米。“這次新能源汽車大戰是我經歷的第三輪行業大戰,沒那么恐懼,在尋求出路。”
談及這三輪行業大戰背后的差異,黃宏生認為,都是產能過剩、供過于求導致的,市場經濟一定會經歷增長、衰退、轉型、再增長的過程。這次新能源汽車大戰不一樣的地方在于,與家電業不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涉及的資金規模更大,一旦有企業倒下,社會影響更廣,所以同行更加“夜不能寐”。幸好創維汽車在全球市場布局,產品經過五年研發、兩年探索,今年將大規模走向國際市場,因此一定要來參加廣交會。
與出手闊綽的“新勢力”不同,黃宏生“造車”堅持了他節儉的風格。他創立的創維集團、開沃集團在國內有多個生產基地,黃宏生每次出差都是坐飛機的經濟艙、住經濟型酒店。十多年前,黃宏生花5億元,收購了南京金龍客車超80%的股權,拿到“造車”的入場券,之后再從客車領域進入乘用車領域。
“(造新能源乘用車)別人花300億元,我花50億元。”黃宏生說。2021年,開沃集團獲得創維集團在汽車領域的品牌授權,開沃旗下的乘用車從“天美汽車”更名為“創維汽車”。創維汽車目前沒有代工廠,都是自己生產,對標國際領先企業,持續優化升級。
黃宏生曾提出“1333”計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計劃投資100億元,希望實現3000億元銷售額和3000億元市值,他將為此再奮斗30年,培養杰出的經理人。
開沃集團副總裁、海外業務中心總經理黎明向第一財經記者補充說,創維汽車2021年年底開始進入海外市場;2022年出口新能源汽車5000多輛,以歐盟認證為基礎,主要銷往歐洲市場,包括德國、以色列、土耳其、瑞典、俄羅斯等地;2023年一季度,海外銷量超過3000輛,同比增長了10倍。
“今后,我們會國內、海外市場一起做,相互促進。”黃宏生說,國內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平臺升級刻不容緩;海外市場每個國家的需求不一樣。不能關起門來研發,走到用戶端都是解決方案。“我1983年在德國參加技術考察團時,第一次坐上奔馳的商用車。40年后,我們自己做的商用車,德國人開始可以接受。國外市場的付款、條約都很規范。”
新能源汽車業繼續淘汰賽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日趨激烈,創維汽車如何持續發展?
黃宏生希望從創維原有的三億家庭用戶中形成轉化。如果其中1%實現轉化,將有300萬用戶。創維想打造從家電到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生態,實現“車家互聯”,比如,路上堵車,用戶可在車上提前打開家里的電器。創維汽車還計劃把酷開系統搬到車上,共享用戶的數據與生態。
華為旗下的鴻蒙系統,也通過問界汽車的生態進入車內,并與各類家電互聯。最近,華為高層重申了“華為自己不造車”的立場。黃宏生認為,在不確定的未來,只有奮勇向前。
黃宏生預計,激烈的競爭會倒逼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制造水平提升。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貨量達600萬輛,今年預計內外銷將達1000萬輛,2025年會進一步增加到5000萬輛。“中國企業是一群狼”,黃宏生打比喻說,在與日韓等國外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競爭中,會闖出自己的空間。
在競爭中最終能剩下來的企業,在黃宏生看來,一是要有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包括安全、智能化的技術,智能座艙是重點,無人駕駛宜長期跟蹤、不宜激進;二是有產業鏈能力,自己做零部件,規模上來,成本下去;三是有全球化能力,最終活下來要靠綜合競爭力。
在這一輪大戰中,黃宏生相信,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會在全球市場崛起。一是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完整,從電池上游的正負極材料,到三電(電池、電控、電機),汽車芯片也開始部分國產化,唯一依賴進口的是部分IGBT、碳化硅功率芯片;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性價比優勢,地緣沖突令全球燃油價格上升,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獲得熱烈響應;三是中國電動車零部件的品質比十年前大幅攀升。
作為從家電跨界到汽車二次創業的民營企業家,黃宏生判斷,“2023年將迎來中國制造業與民營經濟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恢復高考、農村分田到戶、發展民營經濟;第二次浪潮是2001年“入世”,中國加入WTO,孵化大量民營企業成為國際化企業;第三次浪潮,中國民營企業將在新能源車、儲能、光伏等產業發力,促進中國節能產品在全球市場的推廣普及。
晚上8點,黃宏生與媒體交流后,坐上創維汽車,從廣州趕回深圳。上車前,他打開汽車后蓋,展示后排座位打下來后形成的“睡眠艙”。“這是健康神器”,他打趣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