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天,在四川的景區景點、大小餐館,都有人在表演川劇里的絕活——變臉。表演者只需短短一秒便可改容換貌,精妙絕倫。
如今,四川省城鎮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經濟實力最強的沱江流域也正在變臉。
“‘十三五’初期,沱江16個國考斷面只有1個達標,到‘十三五’末只有1個不達標。2022年已經實現了全流域達標。”4月12日,在長江行(沱江流域)采訪活動啟動儀式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芮永峰說。
(資料圖)
摘掉了多年的“劣V類”帽子
沱江是長江重要支流,在四川境內流經德陽、成都、資陽、眉山、內江、自貢、瀘州7市,承載著四川省19.3%的人口和23.6%的GDP,水資源開發強度位居全省各流域之首,曾經一度成為四川省乃至長江上游污染最嚴重的河流。
2004年2月至4月期間,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將工業廢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造成特大水污染事故。“內江是將沱江水作為飲用水源的唯一一個城市,2004年沱江水污染成為內江心頭之痛,全靠周邊城市用消防車給我們送水吃。”內江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謝媛麗對記者說。
4月15日,站在仁壽縣球溪河岸邊,副縣長伍秋軍也告訴記者,仁壽境內沒有大江大河,用水多,來水少。“球溪河長期處于容量小、負荷重的狀態,2018年以前,水質長期為劣V類,嚴重影響沿線群眾生產生活”。
球溪河是沱江在眉山的主要支流,全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943平方公里,約占全縣總面積的71%,轄27個鎮(街道),涉及人口約120萬人。
4月15日,四川省仁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化驗室工作人員正在檢測水質。攝影/章軻
伍秋軍介紹,2018年以來,仁壽縣投入約24億元,在球溪河流域建設了95座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形成污水處理能力15.84萬余噸/天,建成配套主管及支管網約600公里。截至目前,球溪河流域城市、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76%。
2018年,球溪河成功摘掉戴了4年的“劣V類”帽子。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球溪河水質接近地表水Ⅳ類;2020年,首次達到地表水Ⅲ類;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2022年總磷濃度為0.18毫克/升,相比2017年下降了60%。
“前些年,三岔湖內網箱密集,水質一度達到劣Ⅴ類,湖水時常散發著臭味。”在成都東部新區三岔湖景區,成都市東部新區水務監管事務中心三岔分中心工作人員曾成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劣Ⅴ類水體連灌溉都無法使用,被百姓稱作“黑臭水”。曾成偉介紹,近年來,成都市全面禁止三岔湖網箱養殖,截污、生態修復等措施實施后,三岔湖水質逐年改善,“周邊的房價也漲到一萬四五。”他說。
第一財經記者在這里了解到,目前,總投資2.2億元的三岔湖環湖馬拉松賽道、總投資2億元的三岔湖水上運動中心等項目均已對外招商。
既吃“國藥”也用“川方”
芮永峰介紹,四川省在沱江流域水環境治理方面,既吃“國藥”也用“川方”。
第一個“川方”是建立健全了以河長制為核心的領導體系。1萬余名黨政領導擔任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各地各級河長先后巡河巡湖20余萬次,查找整改河湖問題40余萬個,做到各類水域河湖長無縫銜接、全域覆蓋、網格化管理。
另一個“川方”是建立健全了以水質達標為導向的目標體系。按照“一年沖刺、兩年攻堅、三年達標”的總體要求,編制實施了《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四川省沱江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沱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及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分年度、分單元明確了考核目標和奮斗目標,并將責任落實到各級黨委政府和河長。
“我們對污染嚴重的10條小流域實施掛牌整治,實施斷面消劣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芮永峰介紹,截至目前,球溪河口、九曲河大橋等5個斷面、德陽丁家堰、內江小青龍河等27條黑臭水體已完成整治。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四川在沱江流域水環境治理中,生態治理收效明顯。
小陽化河屬沱江水系陽化河干流重要支流之一。圖為河岸建設的生態濕地塘,以減少面源污染入河風險。攝影/章軻
四川省樂至縣中天鎮紅旗社區有一塊生態溝渠濕地,這塊濕地就在小陽化河的河岸上,遠遠望去,像是一塊鮮花盛開的景觀地。
但這塊濕地卻是大有用處,主要收集紅旗社區葉家橋周邊約150畝的農田退水、部分散排生活污水和養殖魚塘尾水。
“通過對前端生態溝渠進行水系聯通,匯集區域排水,采用生態溝渠-生態滯留池-潛表流濕地組合工藝,可實現面源污染退水中化學需氧量30%-40%、氨氮10%-20%、總磷40%-50%的削減。”16日下午,四川瑞康兆業有限公司技術副總季艷艷對記者們說。
季艷艷表示,生態溝渠濕地建設基本以農田邊的灘涂地及廢棄用地為主,后端小微濕地集中處理的方式,利用原有田間溝渠水利設施,后端的小微壟型濕地凈化單元占地面積小,削減效率高,濕地建設后在壟上區域仍可進行農田耕種。這種技術措施對于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質改善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除上述“川方”外,四川在沱江治理中還出臺了首部流域性法規《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頒布實施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倒逼沿江各市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提檔升級。采取PPP等多種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流域治理,內江、德陽入圍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獲得10億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
一些突出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瀘州市有一個叫“館驛嘴”的市民廣場,站在廣場的盡頭,左手邊是緩緩流淌的沱江,右手邊是奔流滾滾的長江。這里是長江、沱江匯合的地理標志性觀景點。
4月19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在這里看到,吊車正在岸邊加固堤防,廣場的一些區域也正在美化改造。“隨著沱江水質越來越好,來這里打卡的游客日漸增多,早上晨練、晚上跳舞的人也很多。”當地一位陪同記者參觀的人士說。
此時的沱江水雖然有些混濁,與碧綠的長江水仍有差別,但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黑臭。兩江交匯處的界限也不十分明顯。
“經過多年治理,沱江流域水質已經實現了根本性好轉,入長江口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居四川省主要河流之首。”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李岳東說。
但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同時表示,“雖然沱江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尚有一些突出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這位負責人舉例說,部分小流域水質改善成效脆弱,全年少數月份水質達標不穩定;環保基礎設施仍有短板。部分城鎮污水管網不完善,存在病害問題,雨污分流不徹底,汛期水質大幅下降,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進水濃度低,污水收集處理缺口較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需加強。水產養殖、農田退水缺乏有效監督管理,氮、磷等無機營養物質階段性排入小流域,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隨著沱江水質越來越好,來這里晨練、跳舞、打卡的人日漸增多。攝影/章軻
這位負責人表示,四川省將以釜溪河等小流域為重點,按照“一個斷面一個方案”原則,實施水質穩定達標攻堅,指導地方因河施策、系統治理,實現流域全面穩定達標。加快推進小濛溪河、九曲河、陽化河等流域補齊水污染治理短板,出臺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統籌推進水生態修復和生態流量保障,切實鞏固水質改善成效。
此外,四川省還將試點開展水生態考核。以“水生態系統健康”為目標,在沱江宏緣、拱城鋪渡口、大磨子等點位試點開展水生態考核,加快推進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水污染防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轉變。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今年,四川省治水的“主戰場”已經轉向了小流域。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實施重點小流域綜合治理,全面啟動入河排污口整治,推進縣級城市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四川省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也提出,以小流域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重點,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