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技術替代P型技術已成為光伏行業的趨勢。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場主流的P型PERC電池迫近效率“天花板”,降本速度也已放緩。
TOPCon電池(英文全稱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是一種基于選擇性載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的太陽能電池,使用超薄氧化硅來高效鈍化電池背面,是目前N型光伏電池技術路線的一種。
(資料圖)
這種技術迭代趨勢也能從SNEC上海光伏展窺見一斑。在本屆SNEC光伏展期間,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600438.SH)等光伏企業密集發布最新的N型TOPCon產品。
“從2023年初部分項目集采招標情況來看,N型組件占比顯著提升,N型技術正逐步取代P型成為新一代主流。”標普全球清潔能源技術首席分析師金鳳在此次SNEC期間的研討會上表示。
據第三方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截至去年年底,TOPCon落地產能達到81GW,組件出貨約16GW,到2023年底TOPCon名義產能將超過400GW。
光伏組件龍頭企業晶科能源(688223.SH)副總裁錢晶在接受第一財經等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行業整體的產能預估在400GW左右,隨著最近一段時間硅料價格下降,對于企業垂直一體化率較高或者在N型產能布局較早的企業來說,能抓住這個機會的話,下半年的盈利水平會在一個比較好的水平。
N型產能方面,錢晶預判道:“今年N型總體的產能大概在130GW,今年整體組件產能(P型和N型產品的總產能)大概在400GW,也就是說今年N型市占率可以達到30%,明年達到60%是完全可期的。”
談及未來如何在N型TOPCon領域保持成本和效率的優勢,錢晶認為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是N型產能優勢。目前來看,到今年年底我們N型產能大概在55GW,光伏行業整體的N型TOPCon的產能估計在120GW至130GW的水平。“另外,在電池轉換效率方面,我們目前TOPCon電池量產效率已經在25.4%以上,目標是年底提高到25.8%,這個水平應該是在這個行業里面是非常領先的。”
面對接下來兩年擴產產能密集投產可能帶來的“價格戰”,錢晶認為,“價格廝殺”從來沒有停過,無論在多晶、單晶,PERC,一直這樣的。她認為,“在新技術迭代的早期時候,產能規模比較小,市場供應者也比較少,產品、技術和市場剛剛被驗證,需求開始被激發,短期產能供不應求,技術擁有紅利。但是接下來進入競爭成熟期后,就要開始考驗各家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
“對于光伏制造企業而言,最挑戰的是如何把先進技術從實驗室轉移到產線,并且保證工藝的可重復性、可控性、一致性,這當中需要不斷調配,優化,磨合、積累。這些積累能讓企業在產品良率、成本控制、供應鏈等方面再比別人快一點點。”錢晶向記者補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末,晶科能源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的年化有效產能分別為65GW、55GW和70GW。從出貨量看,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晶科能源累計出貨量超150GW。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