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的區域競賽中,變化始終在發生。
6月19日發布的《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顯示,深圳、上海、蘇州位列前三,北京、常州則并列第四,廣州、武漢、成都、天津和合肥分列6-10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榜單上,深圳和上海的優勢比較明顯。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這一方面是有雄厚的城市實力做保證,另一方面與城市的核心企業的特征有關。“深圳有比亞迪,上海有特斯拉。新能源汽車是一個系統級產品,系統級產品可以帶活產業鏈上下游的大量企業,因此像特斯拉、比亞迪這樣的企業,對城市的貢獻遠遠不是汽車產量那么簡單。”
作為唯一入圍前十的二線城市,常州排名較去年上升一位,升至第四。而在優質企業集聚度、中小企業集聚度、新能源投資熱度這三個細分維度上,常州的投資熱度集聚度蟬聯全國第一。
當天在常州舉辦的2023世界新能源博覽會上,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表示,今年常州新能源產業規模將突破6500億元,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有望突破70萬輛。而在2022年,對應的數字分別是5100億元、34萬輛。
“新能源產業已進入長周期、高成長的黃金期,正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創造最大的確定性。”陳金虎表示,常州將構建更加開放、協同、共享的產業生態系統,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產業產值和市值“兩個超萬億”。
常州的新能源領域產業發展,目前已初步構建了“發儲送用研”全鏈條產業閉環,整車、動力電池產銷量都占到整個江蘇省的一半,全球每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搭載“常州造”電池。陳金虎表示,常州正加速成為新能源聚鏈成群的“高地”、新能源技術策源的“重地”,也在努力成為示范應用先行探索的“熱地”。目前常州正在加快推動新能源多場景應用,建成空氣儲能、抽水蓄能和“風光互補”電站,前瞻性布局儲能、氫能等新興賽道,啟動常州氫灣。
最新數據顯示,1-5月常州新能源產業完成產值2711.1億元,增長25.1%;新能源整車產量21.66萬輛,增長137.5%。就在6月17日,第40萬輛理想汽車在常州下線。常州市工信局局長嚴德群表示,當前,常州正著力提高新能源汽車“見車率”、充電“見樁率”和光伏電池“見板率”。
在位于江蘇常州溧陽的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進行電池生產(2月16日攝)。新華社圖
胡潤表示,對城市而言,新能源產業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企業聚集程度的高低,既反映了城市創新能力和產業環境的優劣,也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發展潛力和競爭力。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多產業一體化深融合的發展時代,拉動汽車發展的新力量,既來自于機械與動力,也來自于跨界思維和跨界力量,更多的投資機會也來自于跨界紅利。對汽車產業的思考、規劃和布局,都需要跳出傳統汽車看汽車。
當前,汽車產業進入產業格局加快重塑階段。張永偉表示,中國雖然領先一步,但格局遠未定格。而從區域來看,布局調整已經開始。“傳統的優勢區域在這個變革中不一定會繼續領先,沒有領先的區域可能利用新能源汽車實現反超甚至領先。”張永偉說。
從《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來看,50強城市中,27個城市排名比去年上升,包含7個新上榜城市:嘉興、包頭、南寧、鄂爾多斯、江門、宜春、南昌;此外,天津新進前十,排名上升2位,位列第九;重慶、沈陽、保定排名上升最多。同時,也有27個城市排名下降,其中7個城市今年落榜。
該榜單顯示,從區域來看,華東區域在新能源領域擁有一定的優勢,上榜的50強城市中有25個來自華東,其中江蘇是新能源集聚度最高的省份,共10個城市上榜。華南區域有8個城市,占比16%;華北區域有7個城市,占比14%;華中、西南區域各有3個城市,占比均為6%;西北、東北區域各有2個城市,占比均為4%。“這說明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正在中國各地全面開花。”胡潤表示。
除了江蘇,江西和內蒙古地區也值得關注。江西去年只有一個城市上榜,今年有3個(南昌、贛州、宜春)。內蒙古去年沒有城市上榜,今年有2個(包頭、鄂爾多斯)。“這兩個地區在最近一段時間對新能源的關注和投入是明顯增強的。”胡潤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