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6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總體來看,6月份,我國疫情防控總體形勢向穩趨好,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居民消費價格運行總體平穩;復工復產持續推進,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暢通穩定,保供穩價政策效果繼續顯現。
非食品價格上漲顯示出需求的恢復
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環比持平。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級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CPI同比漲幅相比上月有所擴大,食品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是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6月份CPI同比漲幅相比上月擴大了0.6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漲幅相比上月擴大了0.6個百分點。
“這是引起CPI漲幅擴大最主要原因。”李佩珈分析,進一步細分可以看出,食品漲價漲幅擴大主要與豬周期啟動背景下,豬肉價格跌幅收窄有關。6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6%,降幅相比上月大幅收窄15.1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認為,豬肉價格對CPI上漲形成支撐。他對記者分析,豬肉價格自4月份見底以來,市場上漲預期進一步濃厚,養殖端壓欄現象重現,生豬期貨屢創階段性新高,6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2.9%,同比漲幅則收窄至6%,對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即將轉為正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非食品價格相比上月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達到0.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于交通和通信行業的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相比上月漲幅擴大了2.3個百分點。這表明疫情好轉背景下,交通出行和文化娛樂等消費活動正在恢復。”李佩珈表示。
溫彬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核心CPI中的需求因素推升部分商品與服務價格回暖。出行需求回暖,以及假期因素共同推動機票價格環比上漲19.2%。消費品中,卷煙與酒類分別環比上漲0.1%和0.4%,表明居民消費需求有所回暖。房租價格環比上漲0.1%,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環比下行,反映居住需求和商業活力回升。
6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1%,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8.5%,環比上漲0.2%。
“PPI漲幅繼續收窄,這主要與保供穩價政策顯效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暫時回調有關。”李佩珈分析,生產資料PPI價格回落是導致PPI漲幅收窄的主要原因。6月份,生產資料PPI同比上漲7.5%,漲幅相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而這主要與黑色金屬(主要指鋼鐵冶煉)、煤炭開采、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價格持續回落有關。6月份,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價格持續回落,降幅相比上月擴大6.1個百分點。
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調。李佩珈表示,二季度以來,受美聯儲激進加息、俄烏沖突持續以及部分國家生產供應趨于緩和等因素疊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分化,銅、鋁等有色金融價格明顯回調,而原油、糧食等價格仍在高位盤整。
下半年輸入型通脹壓力持續存在
上半年,我國物價總體溫和可控,對于下半年的通脹趨勢,受訪專家均認為,未來我國將繼續面對結構性通脹壓力與外部輸入壓力并存的局面。
李佩珈認為,未來一段時間,輸入型通脹壓力持續存在,但將趨于緩和。一方面,在主要發達國家加息潮開啟背景下,全球流動性進一步收緊,進而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壓制。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弱勢復蘇,特別是美國等國家因為激進加息政策的開啟,其經濟陷入短期停滯的可能性上升,進而對需求形成壓制。
“不過,考慮到碳中和背景下,傳統能源亟待轉型,這些領域的供給缺口持續存在。與此同時,考慮俄烏沖突持續,其對全球能源供應格局及價格的影響將是長期、深入而復雜的,這些都會加大原油等領域的價格上漲動力。”李佩珈表示。
溫彬認為,整體看,預計下半年CPI將溫和上升,在部分月份(9月份、12月份)向上突破3%的概率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標以內。同時,PPI受去年基數影響,以及全球商品價格上漲動能減弱,將繼續保持連續回落態勢。預計通脹對貨幣政策不構成較大壓力。
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記者分析,伴隨著下半年豬肉價格的逐步回升,CPI整體上行壓力不小,預判第三季度CPI同比漲幅有可能會到3%。
“CPI在下半年會有逐步上漲的趨勢,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空間會伴隨著價格的影響而逐步縮小。”張奧平認為,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隨著西方發達經濟體貨幣的“暴力”加息,全球總需求可能會大幅下滑,這將使中國出口受到限制,下半年中國經濟更多需要依靠內需來實現穩增長。因此,當下是實行相對邊際寬松宏觀貨幣政策的關鍵時間窗口。(記者 王麗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