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滾,滿目金黃,又是一年豐收時。趁著晴好天氣,連日來,贛榆區東海縣等地水稻相繼開鐮,拉開了連云港秋收“重頭戲”的帷幕。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收割機所到之處,彌漫著一股股清香。看著金黃的稻谷噴涌而出,農民臉上笑開了花。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處處長陳福銀介紹,這幾天我市雜交早稻陸續開鐮,意味著308.2萬畝水稻開始收獲。預計本月20日左右,各地水稻將全面開鐮。
昨日,在東海縣石榴街道姜莊村的稻田里,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一臺臺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村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收割早稻,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姜通將三輪車開在田頭等著收割機向車廂內輸送稻谷。他說:“今年收成不錯,種了11畝中秈糯稻,估計能收6500多公斤。”據了解,石榴街道今夏共種植早稻1.4萬畝,雖受前澇后旱影響,但仍獲得豐收。“在早稻管理上,我們注重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科學增加千粒重,經測產早稻平均畝產在550公斤左右。”該街道農技推廣站站長范寶光說。12日至15日,石榴街道已收割3000多畝水稻,預計20日早稻便可收割完畢。
在贛榆區部分種植雜交稻的地塊,蔚藍天空下,多臺水稻聯合收割機協調作戰,歡快地在稻田間來回穿梭,稻穗經過脫粒,直接注入轉運車,拉運到存儲點,機械化收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本著機械強農的理念,連云港今年秋收繼續推廣農業機械使用。涉農部門組織工作專班引進植保無人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等設備,全面推廣“農機共享”模式。與此同時,繼續推廣秸稈粉碎還田技術,不斷探索低碳生產、農業綠色發展模式,不僅節約了人力和時間,降低了勞動成本,還減少了環境污染,秸稈還田后還增加了稻田有機質量。
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全市秋糧種植面積398.2萬畝,其中水稻308.2萬畝,玉米69.62萬畝。截至目前,玉米收獲進度已達70%,水稻剛剛起步,約占4%。市農業農村部門已督促各縣區指導農民抓住天氣有利契機,切實組織好搶收搶種工作。加強組織調度,完善應急預案,保證足夠的機械投入“三秋”農機化生產。對種植面積大、收獲周期長、機械需求多、晾曬烘干任務重的大戶,要重點加強信息服務,協調機械,最大限度縮短收種用時。市糧食部門將通過切實指導農民做好糧食晾曬,支持社會化組織和收儲企業提供烘干和存儲服務,鼓勵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盡快實現豐收入庫。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