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外貿領域曾有個說法:生產數億件襯衫的利潤才能換來一架大飛機。這既反映出中國服裝紡織產業規模龐大,也道出傳統產業一個令人無奈的現實:附加值低,競爭力弱,利潤微薄。
上世紀90年代,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提出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簡言之就是,在一條產業鏈上,以加工制造環節為分界點,附加值最豐厚的區域分布在兩端的研發、設計和品牌、銷售環節,而中間的加工制造則是價值洼地,利潤較低,由此形成兩端高、中間低的曲線。
一方面重視研發設計,一方面重視品牌、市場運營,一些國家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將附加值較低的制造加工環節轉移出去,淘汰低端產能,向“微笑曲線”兩端邁進。
由此,制造業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但近年來有個詞熱度很高:高端制造業。比如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都屬于高端制造業,也有很高的附加值,利潤不輸研發和銷售,還成為當今產業競爭高地和科技競爭前沿,這似乎打破了“微笑曲線”理論。
實際上,高端制造業的高附加值,就來自其制造環節所需的技術含量較高的工藝和裝備,這是包含了研發的制造,離不開技術上的創新創造。道理放在所謂的“低端制造業”同樣適用,用人工和用高端智能化設備生產同樣的“低端”產品,效益也會不同。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是不顧歷史和現實放棄、淘汰傳統優勢產業,一擁而上搞高端產業。今天,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出口勢頭強勁,成為拉動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但也不能忽視以紡織、家具、家電“老三樣”為代表的傳統產業的龐大能量。以紡織服裝行業為例,這一傳統優勢產業曾為國民經濟做出過巨大貢獻,至今仍是外貿出口的支柱之一。今年1—4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6383億元,同比增長4.8%。
衡量一個產業是高端還是低端,與其看“產什么”,不如看“怎么產”。所謂的“低端產業”,走綠色、創新、開放的高質量發展路徑,也能躋身價值鏈上游。作為服裝代工廠的申洲國際將過半利潤用于引進和研發先進設備,投資數十億元對生產線進行數智化改造,連續多年凈利潤率達20%,遠超行業10%的普遍水平;江蘇大生集團打造5萬錠全流程數字化車間,生產效率提升10%。服紡行業正努力改變勞動密集型的傳統面貌,用更足的“科技范兒”支撐更高的價值含量。
價值來自不可替代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與合作,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邁進,必須依靠創新創造。誠然,斥巨資更新設備工藝、耐著性子搞創新創造,對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存在不少困難,但這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攀登價值鏈上游、形成競爭優勢、擦亮企業品牌的必然選擇。
康 樸
責編:王瑞景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