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老師投期貨,資金風控,虧損可控!”,用這一話術行騙的案件已被上海警方破獲。
7月25日,記者從上海警方獲悉,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會同奉賢公安分局,成功偵破全國首例期貨公司居間人非法經營期貨投資咨詢業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查獲期貨投資咨詢話術20余本,涉案交易金額3.2億余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辦案機關透露,犯罪嫌疑人王某團伙注冊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并與某期貨公司簽訂居間人協議,成為了該期貨公司的居間人。所謂期貨公司居間人,是受期貨公司委托,為期貨公司提供訂立期貨經紀合同的中介服務,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投資者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品種、價位、方向、數量等指向明確的交易建議。
然而,警方調查發現,為了牟取非法利益,王某等人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私自設立網站開設直播間,招募汪某等并無期貨行業從業資質及從業背景的人員充當講師,通過網絡直播授課、線上組建群聊等方式,分析預測期貨品種價格走勢并提供具體買賣建議,引導客戶進行期貨投資交易。截至案發,該團伙通過上述作案手法累計非法獲利1000余萬元。
實際上居間人伴隨著我國期貨行業的誕生而出現,是期貨市場重要參與群體。一位期貨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居間人在期貨行業存在已久,尤其是行業發展初期由于期貨公司整體專業化營銷能力較弱,期貨居間人為期貨公司開發增量客戶。但由于居間形式多樣、人員良莠不齊,居間人代客理財、承諾收益等違規現象頻出,對期貨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明顯。
早在去年11月,中國期貨業協會(下稱“中期協”)上線了居間人信息登記管理系統,期貨公司需要在協會進行居間人信息登記。此前發布的《期貨公司居間人管理辦法(試行)》,過渡期將于2022年9月9日結束,針對居間人的清理整頓工作也在持續開展。一系列監管辦法出臺意在督促期貨公司加強居間人管理,切實保護交易者合法權益。
上述案件中,市民曾女士表示在網上觀看了該科技公司開設的網絡直播課程,隨后公司業務員就主動添加曾女士為好友,并向其熱情介紹投資項目。據業務員稱,該公司是“專業且有深度的國內期貨服務機構”,曾女士可以作為兼職投資者參與期貨投資,只需投入10萬元的投資本金,即可每天輕松獲取500至1000元的盈利。當曾女士提出自己并不了解期貨知識時,業務員又向其推薦了公司的專業講師,稱可為其提供專業可靠的操作建議,保證曾女士穩賺不賠。在業務員的層層誘導之下,曾女士先后入金了112萬元。
期間,該科技公司與客戶約定,客戶每完成一筆交易,需根據期貨品種向期貨公司繳納每筆5元至750元不等的交易手續費,而這個費用是市場同類期貨交易手續費的3至5倍。經警方查證,該科技公司可從中抽取五至七成作為返傭,實則是在變相收取投資咨詢費用。
更有甚者,王某團伙還會通過各類話術誘導客戶進行多次交易、重復交易,由此增加交易次數,達到獲取更多返傭的目的。在此后的一年時間里,曾女士按照講師建議進行操作交易,最多時每天交易操作量達到數十次,前后共繳納了10萬余元手續費。然而,曾女士的投資結果卻損失慘重,最終本金僅剩50萬元。
目前,公安機關已對王某等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依法執行逮捕,并對其余12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辦案警方提示,從事期貨投資咨詢業務,須取得中國證監會的業務許可;未經中國證監會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從事期貨投資咨詢業務。期貨公司居間人不得隱瞞重要事實或者進行誤導性陳述,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夸大或者片面宣傳投資業績,向投資者作獲利保證或者共擔風險的承諾,誘使投資者進行期貨交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