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重要戰略資源和關鍵生產要素,成為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以技術與頂層機制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則是充分發揮數據價值的重要保障。
在9月3日舉辦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數據要素流通技術前沿探索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基礎制度與技術、產業發展進行深度交流與探討,并發布了多項產業及學術成果。該論壇由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開放群島開源社區、智能投研技術聯盟(ITL)和FATE開源社區聯合主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家信息中心原常務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名譽理事長杜平表示,建設全國統一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需要準確把握三條主線。首先是通過制度創新,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從產權、供給、流通、監管、生態等多方面進行體制機制建設和完善。
其次是在基礎設施方面,即建設集約高效的“根服務+公共服務+算力服務”三大數據交易基礎設施。解決共性需求、降低數據交易流通成本和技術壁壘,促進各類數據交易場所互聯互通。
再次,還要加快數字化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進程。開展交易數據跨鏈存證互認及安全共享和交易場景技術方案,探索元宇宙生態及其商業應用場景,拓展新的數據資源生成空間和數據要素資產化證券化空間。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規劃處處長、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王建冬強調,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中,要充分借鑒土地、人才、資本等傳統要素市場培育的成功模式和成熟經驗,結合數據要素的特殊屬性,重點完善數據權屬、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類基礎性制度。
“下一步重點圍繞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的管理辦法和多層次市場交易體系、數據要素登記存證服務體系和標準體系、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機制和落地應用、跨境數據安全流通等方面開展研究與探索,進一步建設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王建東稱。
數據交易所的建設是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重要一環。據統計,七年以來我國建設的數據交易所已近40家,實施統一的數據交易機構市場準入制度、數據產權保護制度、數據交易公平競爭制度以及數據安全治理制度等是趨勢所向。
“當前,我國數據要素的頂層布局逐步細化,各地圍繞數據要素開展先行先試,但數據產權劃分、保護、交易流通的滯后引發‘數據孤島’‘數據壟斷’等現象,對數據要素流通產生阻礙。”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所長何寶宏提到,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核心思路在于健全數據市場規則,厘清數據產權,確定數據價值評估方式,強化隱私計算等關鍵技術創新,實現數據要素的“殊途同歸”。
與此同時,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業內的共識在于開源開放是重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榮譽副理事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楊強表示,數字技術的開源發展符合國家戰略,信創技術的開源,將對數據要素市場有著積極推進作用。而要真正實現“開源”,效率、安全、普惠、有效性及場景普及是最重要的幾大技術要求。未來,數據要素流通技術開源社區發展的重點將是跨平臺的互聯互通以及安全機制的建立,從而能夠支持數據確權、定價、模型交易,支持數據交易所和跨境數據交易。
中科院軟件所總工程師、智能軟件研究中心主任武延軍就開源的重要性進行了說明。他表示,開源已成為數字經濟的主流模式,是數字創新的新引擎。過去二十年,開源成就了全球互聯網和終端產業,商業價值凸顯。當前,得益于開放指令集的崛起和AI輔助編程工具的廣泛應用,開源生態和模式或將迎來重大變革和迭代升級。
此外,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智能網絡與系統實驗室主任、星云Clustar創始人陳凱還分析了可信聯邦學習等數據要素流通核心技術的算力挑戰與解決之道。陳凱表示,安全、效率、效果的平衡與統一,是數據要素流通技術走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以算法與協議創新、算力硬件加速、網絡優化加速等軟硬件結合技術手段,在保障數據隱私安全與數據建模效果的前提下,提升計算效率,是未來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路徑。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