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加持下,傳統金融科技逐步“進化”,令當前金融體系開始重塑。
近日在2023中國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外灘高峰論壇上,長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陳琦偉表示,當前金融機構通過數字化轉型,發展到一個由數據驅動的新運營模式。隨著新興技術進一步的發展,應用金融科技不再僅是為了解決機構運營效率問題,還涉及的金融機構運營和管理、風險控制和業務擴展。從而成為整個金融系統安全運行的應用工具。
具體從銀行角度看待數字化轉型,上海農商銀行首席信息官周衡昌在會上介紹稱,目前銀行進入到Bank4.0階段,主要特征是智能銀行和開放銀行,具體依托是云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有別于之前在互聯網的階段,銀行從線上化階段進化到數字化階段。而在數字化階段,銀行經營方式發生了改變,一方面是數字化經營、另一方面是數字化決策。更多依托于大數據的流程,來改變原來傳統需要手工的一些流程。
周衡昌認為,這對銀行提出了一些挑戰。首先是IT架構,由于銀行存續時間較長,從傳統IT架構到構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技術、AI為基礎的架構并存,是一個不簡單的轉型過程。尤其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在技術轉型方面會面臨不少難題。
其次是服務體系。周衡昌舉例稱,原來從封閉式、柜臺、手機銀行等服務,走向開放式互動的個性化服務。此外,在客戶需求、交付形式上,銀行需要滿足不同客群甚至于不同個體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全套運營方案。
此外,行業發展也迎來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傲英也于會上梳理分析稱,早在202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了新階段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隨后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指明了銀行和保險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方向和成功路徑。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工作要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
除了對金融機構的賦能,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推動實體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延川認為,未來金融科技將呈現數字化、敏捷化、平臺化、安全化、生態化的特點。數據編程技術等將進一步推動數據治理數據資產化,充分發揮數數據要素價值;人工智能將更加強調模型泛化和可解釋性等。金融科技將在賦能企業業務創新驅動,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方面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