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環境服務業企業“多、小、散”、資產運營能力弱、技術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制定環境服務業整體發展規劃,建立環保工程資金專項賬戶,制定并發布環保工程師注冊推進計劃等。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推動我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昆岳互聯公司董事長劉懷平說。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統計,2021年全國生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2.18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約11.8%,比當年GDP增速高3.7個百分點,對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為1.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劉懷平介紹,當前,環保產業正在由以環保裝備制造和工程建設為主向以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等環境服務為核心的轉型升級。近年來,受益于環保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及其配套措施的相繼實施,環境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市場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他同時表示,目前,專門支持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指導文件還較為缺乏,涉及環境服務業的政策法規基本都包含在綜合性環境法規及環保產業政策中,缺乏整體戰略布局,部分已不能適應環保產業新的發展形勢需求。
“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且分散,缺乏龍頭企業和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服務企業,影響力和市場份額不足,品牌效應薄弱,產業集群尚未形成。”劉懷平說。
據《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2020年,13105家被列入全國環保產業重點企業基本情況調查和全國環境服務業財務統計的環境服務專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合計6974.9億元。其中,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占比僅有7.1%,營業收入占比則高達79.8%;而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下的中小微企業,數量占比達76.3%,營業收入占比則僅有6.5%。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介紹,與傳統環保裝備制造業相比,我國環境服務業起步晚,基礎薄弱,在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工程應用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環境服務高新科技研發及其產業化發展緩慢,不少核心技術仍處于研發、引進、消化吸收階段,支持環境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亟待突破,環境服務業尚未成為環保產業的關鍵產業。
生態環保產業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攝影/章軻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建工修復公司副總經理李書鵬介紹,環保項目的公益性特征明顯,盈利性偏弱,對政府資金的依賴度高,“企業資金鏈一旦產生問題,將影響保障環保設施正常安全運行的能力,存在較大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童安榮以垃圾循環利用為例介紹,目前這一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弱,技術產業化、工程化能力低。從事垃圾循環再利用的企業成本高、利潤低。而垃圾的收集、運輸、堆存、分揀、破碎、篩分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應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在全國范圍進行統籌謀劃,整體推進”。
在3月8日舉行的“2023年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女企業家座談會”上,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郭承站介紹,近年受到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世紀疫情的影響,生態環保產業生產經營受到嚴重沖擊,嚴重程度和波及面之廣遠超過2018年部分企業的債務風波。“值得欣慰的是,廣大生態環保企業在困難面前,在國家一系列減稅降費和助企紓困政策的支持下,不等不靠,積極開展自救,對未來仍充滿信心。”他說。
今年兩會期間,劉懷平建議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加強對環境服務業的扶持,制定環境服務業的總體發展規劃和戰略;完善環境保護標準和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環境法規、政策、標準等政策工具促進環境服務業的發展;在政府項目和國企項目中加大對環境服務業的支持。
劉懷平還建議,引導環境服務企業向差異化、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培養和支持提供綜合環境服務的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業服務能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領一批優秀企業形成產業鏈梯隊,發展壯大環境服務業市場。
李書鵬建議,建立環保工程資金專項賬戶,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管,確保環保資金??顚S茫Y金及時到位,提高款項支付效率,保障環保企業資金正常流轉。同地,制定并發布環保工程師注冊工作的后續推進計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我國環保事業。開展繼續教育,保證從業者知識體系持續更新;鼓勵高等院校在環境專業教育中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從供給端加強應用型高素質行業人才的培養。
郭承站表示,生態環保產業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是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今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將持續推動生態環境產業高科技、復合型、一體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推進“政產學研孵轉用”一體化發展和協同增效,加強生態環保產業政策、科技、數字、人才、金融和市場賦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