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現震蕩市,年內基金發行總規模創近5年新低。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收盤,今年以來全市場基金發行規模尚不及2021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基金圈有句老話:“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如果說新發基金遇冷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市場的相對低位,那么,當前市場新發基金重新回到冰點,是否代表著機會大于風險呢?
權益基金發行不及預期
(資料圖片)
基金發行真的回暖了嗎?至少數據層面給出了否定答案。通聯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收盤,2023年以來基金發行總體份額達2468.48億元,尚不及2021年同期基金發行規模的四分之一。
權益類基金發行情況更是不及預期。年初至今,基金產品發行規模前20名均被債券基金、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所包攬。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權益類基金為博實均衡優選混合A(016978.OF),整體發行規模為21.62億份,在全市場基金產品中位居第23名。
同比來看,2019~2022年同時間段內,均有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擠進全市場基金發行份額前20名。
以2022年為例,于2022年1月6日開始申購的匯豐晉信研究精選混合(014423.OF)整體發行份額達53.34億份,排名全市場基金的第10名;而同年1月12日開始申購的信澳智遠三年持有期混合A整體發行份額達41.18億份,位居全市場基金的第12名。
2021年1月11日開始申購的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期混合(011056.OF),在短短的2天時間內,發行份額高達147.19億份,高居全市場基金募資規模首位(2021.1.1~2021.4.17時間段)。
2020年同時間段內基金發行排行榜則盡數被權益類基金占據,其中易方達研究精選股票(008286.OF)發行份額高達165.89億份。除此之外,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混合A(008065.OF)、匯添富大盤核心資產混合A(008063.OF)、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515030.OF)發行份額均超100億份。
明星基金經理要背鍋?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基金發行不達預期,主要與股票市場持續震蕩,缺少整體賺錢效應有很大聯系,市場投資者信心整體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此前業績表現不盡人意,投資者因而對其新發產品興趣有限,從而導致基金募集份額不足并發行失敗。
記者梳理數據后發現,年內至今權益類基金業績排行顯現出“小鬼當家”局面。諾安積極回報混合(規模0.52億元)、銀華體育文化靈活配置混合(規模0.53億元)、東方人工智能主題混合(規模0.74億元)分別位居權益類基金業績排行前三甲。
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經理,雖然隨著歲末年初以來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寬,產品業績短暫性出現“困境反轉”,但隨著市場主線回歸數字中國及“中特估”,“公募一哥”、“公募一姐”們業績迅速下滑。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前海開源基金經理曲揚旗下14只基金產品(A、C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僅前海開源人工智能主題混合這一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其余13只產品收益率均在1%~2%之間徘徊。
易方達張坤即使年初以來業績有所反彈,但隨著市場主線切換,旗下業績再度下滑,僅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這一只產品今年以來錄得正收益。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即使業績不達預期,在今年“結構性熊市”中以上兩名明星基金經理還有部分產品賺了錢,而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和廣發基金劉格菘作為各自基金公司的“頂流”,截至3月29日收盤,今年以來旗下竟無一只產品錄得正收益。
一名年內業績尚佳的基金經理無奈地表示,自己今年業績做得還不錯,但客戶還是盯著行業內知名的大基金經理。
“今年到目前為止,客戶是被傷害的,我們是不被信任的。”上述基金經理說道。
這種“不信任”的最直接轉化效果就是基金發行數據。由于“業內標桿”們業績不達預期,導致全行業基金發行受阻。水面下的邏輯一環扣著一環,清晰且直白。
東高科技投研學院副院長陳宇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發行方的角度上來看,現存的基金投資者普遍只盯著行業知名的大基金經理,這使得近年來小型基金舉步維艱,難以存活,產品發行的意愿也在降低。
“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
中歐基金統計了截至今年2月,2015年以來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每月發行份額,86個月平均發行份額為809.48億份,其中有57個月份發行份額低于平均值,有29個月份發行份額是高于平均值。
疊加上證指數歷史走勢,可以發現基金發行遇冷期,也是市場持續處于大幅震蕩時。
比如2015年8月~10月,當時市場經歷牛市高點后,股價被嚴重高估,處于大幅回撤區間,上證指數下跌7.67%,投資者認購新基的情緒不高,其間權益類基金平均月發行份額僅371.7億份,是當年的最低新發水平。
再比如2016年1月~2月,股市熔斷,千股跌停,其間上證指數回撤了24個百分點。權益類基金平均月發行份額再次遭遇“冰點”。
如果說新發基金遇冷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市場的相對低位,那么,當前市場新發基金重新回到冰點,是否代表著機會大于風險了?
中歐基金對比歷史上基金熱銷和基金發行遇冷后入場持倉的收益率后表示,發行遇冷期間買入后的業績表現要明顯好于熱銷期間買入的結果。
一位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站在當前,他們對基金銷售市場保持樂觀。歷經2022年的調整之后,萬得全A的估值處于歷史較低位置,在經濟內生動能修復、政策環境友好的背景下,未來A股市場有望進一步回暖,或將帶動權益類基金的整體發行表現。
在基金投資中,普通投資者往往容易在市場熱點和高點買入,低點無人問津,但從歷史經驗來看,過往新發行情冷淡、投資者情緒低迷的階段,或許正蘊含著一些投資機會。
從數據層面積累信心是一方面。從理性角度,如果按照“業內標桿(即明星基金經理)業績差,導致全行業基金發行規模不達預期”的邏輯推導,只有當明星基金們業績回暖、腰桿子硬起來了,整個基金行業才能再度欣欣向榮。
而規模動輒數百億元的明星基金們也不太可能輕易調倉、迎合市場熱點,從券商最新數據來看,新能源、白酒、醫藥仍是公募機構的價值底倉。
畢竟,在他們眼中,遵循“價值投資”才是政治正確的投資姿勢。張坤在2022年四季報中表示:“一個投資人用什么樣理論去看市場,就會有什么樣的投資行為模式。 對于價值投資者來說,關注的是企業內在價值和價格,評估企業的內在價值,尋找價格低于內在價值的機會,并不在意近期股價的走勢”。
那么市場何時回歸張坤、葛蘭、劉格菘們所習慣和喜歡的“喝酒吃藥買新能源”價值主線,決定了明星基金經理業績是否反彈,而一旦他們的業績回暖,全市場基金發行也會水漲船高(2021年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一場直播活動中,嘉越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總監吳悅風給出了三個指標:外圍不確定性消除;美聯儲開始做一些偏鴿派表態,開始擴表;主流機構業績有一波明顯起色,增量資金回來之后,主線行情一定會回歸機構所習慣和擅長的賽道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