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交通部印發《國際郵輪運輸有序試點復航方案》以來,上海積極推動國際郵輪復航試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8月1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商務委主任朱民表示,試點復航以來,郵輪經濟整體呈現加速回暖、后勁趨強的良好勢頭。
其中,藍夢之星郵輪和招商伊敦郵輪相繼復航以來,已成功運營21個航次,累計接待游客2.6萬人次。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圓滿完成首次海上試航,將于2024年正式首航。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設計建造和自主運營,標志著中國郵輪已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皇家加勒比國際游輪、MSC地中海郵輪宣布2024年回歸上海開啟母港運營,目前銷售情況良好。海達路德探險郵輪公司在上海設立辦事機構。
為了緊抓全球郵輪經濟重啟的重要窗口期,上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郵輪新興市場,近期發布了關于《推進國際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和舉措。
朱民表示,工作目標總體概括為“一港一地一中心”,即到2035年,將上海打造成為國際一流郵輪樞紐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郵輪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亞太區域郵輪經濟中心。同時,包含6個具體工作目標,即打造郵輪“樞紐港”、打造郵輪“總部港”、打造郵輪“制造港”、提升郵輪自主運營能力、建成亞太郵輪船供基地、郵輪經濟規模明顯提升,形成由“樞紐港+總部港+制造港”構成的郵輪經濟發展上海模式,亞太區域郵輪綜合樞紐港地位進一步鞏固,郵輪總部型經濟拉動效應更趨明顯,郵輪制造和配套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關于工作舉措,《行動方案》聚焦做大郵輪總部經濟、做強郵輪制造體系、做實港口樞紐功能、做精郵輪配套服務、做優郵輪產業生態等5個方面,提出20項工作舉措。
其中,在做大郵輪總部經濟方面,《行動方案》圍繞集聚培育中外郵輪企業總部,提出2項措施。一是培育發展本土郵輪企業總部,提升本土郵輪品牌品質,積極推動郵輪制造企業專業化重組,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中國郵輪企業。二是集聚外資郵輪企業總部,吸引全球郵輪公司地區總部、總部型機構、跨國公司事業總部落戶上海,打造跨國公司總部基地,形成國際郵輪總部集聚效應。
在做強郵輪制造體系方面,《行動方案》圍繞提升郵輪制造核心競爭力,明確提出,建立郵輪自主研發設計體系,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郵輪產品,爭取國家級郵輪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平臺落戶上海。同時培育郵輪建造工程總包能力,建設世界級郵輪設計制造總裝基地、建造配套供應鏈、建造運營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另外,還要融合長三角修船資源,拓展郵輪維修改造業務。
朱民提出,郵輪經濟作為漂浮在水上的“黃金產業”,是上海深化“五個中心”建設,特別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能級的重要“一翼”,是推動航運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重要“一環”,也是培育郵輪消費新業態,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內需的重要“一節”。
數據顯示,2019年之前,上海市國際郵輪經濟保持著高速穩步發展。國際郵輪乘客從2006年的2.6萬人增長至2019年的378萬人,為全球郵輪市場貢獻了5.6%的客源。上海國際郵輪港2014年一躍成為亞洲第一郵輪母港,2016年成為全球第四郵輪母港。截至2019年底,累計接待郵輪3000余艘次,游客約1530萬人,郵輪經濟總體規模達260億元。上海以超過50%年復合增長率成為全球最大郵輪新興市場,國內龍頭地位穩固。另外,上海還是全國最大的船舶研發制造基地,擁有最完整的郵輪產業體系、最完善的郵輪服務配套。
今年重啟以來,郵輪經濟的綜合帶動效應已初步顯現。據統計,試點復航以來,郵輪產業已實現船票銷售收入超3億元,船供物資消費約1億元,帶動郵輪港口出入境免稅店消費約350萬元,整體新增就業崗位超4000個,預計到2024年將新增就業崗位約2萬個。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長張旗在會上說,《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至2025年,上海郵輪旅游年游客接待量達到300萬人次。我們認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政策市場環境基本成熟。一方面,國家調整外國人來華簽證及入境政策,重新恢復上海郵輪免簽。另一方面,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國際郵輪運輸有序試點復航方案》,上海、深圳郵輪港口已啟動國際郵輪運輸試點復航。同時,文旅部已恢復138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境團隊游業務。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