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601995)”或“保薦機構”)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2023 年修訂)》、《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020 年修訂)》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 11 號——持續督導》等相關規定,作為凌云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云光”、“公司”)持續督導工作的保薦機構,負責凌云光上市后的持續督導工作并出具本持續督導跟蹤報告。
一、持續督導工作情況
(資料圖片)
二、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情況
無。
三、重大風險事項
公司面臨的風險因素主要如下:
(一)核心競爭力風險
1、產品開發無法滿足下游應用需求的風險
公司所處行業具有技術革新頻繁的特征,其下游行業的應用需求也處于高速迭代期,因此行業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如何快速將技術轉化為多元化的產品從而服務于客戶,是公司在行業競爭中勝出的關鍵。公司產品對應的下游應用場景較多,需要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持續投入研發。公司所處行業可覆蓋新型顯示、消費電子、鋰電、半導體、 PCB 和汽車等眾多下游應用行業。因這些下游應用行業普遍具有技術密集、產品更新換代頻繁等特征。如果未來公司的設計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無法匹配下游行業應用需求的迭代速度,或公司因未能及時預見需求迭代導致技術開發方向上發生決策失誤,或公司未能成功將新技術快速轉化為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將對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2、核心技術人才流失的風險
公司所處行業具有人才密集型特征,因行業涉及多種科學技術及工程領域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需要大批掌握跨學科知識、具有高素質、強技能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使產品和服務深度貼合下游行業的應用需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還需要長期積累下游行業的應用實踐。因此,行業人才培養周期相對較長。
隨著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公司競爭對手及人工智能相關行業公司對光學成像、軟件及算法等技術人才的爭奪將日趨激烈。若公司未來不能持續健全人才培育體系或向核心技術人員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及福利,激勵政策不能持續吸引技術人才,造成核心技術人員流失,將給公司帶來技術研發遲緩的風險。
3、技術泄密的風險
多年來,公司自主研發了一系列核心技術。目前,公司已對關鍵技術及新產品研發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通過申請專利等方式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及管理機制,并與核心技術人員簽署了《知識產權權屬、保密及競業限制協議》,對其任職期間及離職后的保密和侵權等事項進行了嚴格約定。但是,未來如果因核心技術人員違約加盟競爭對手或因生產經營過程中相關技術、數據、圖紙、保密信息泄露而導致核心技術泄密,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穩定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經營風險
1、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公司是早期從事機器視覺業務的中國企業之一。在工業人工智能的時代潮流下,行業需求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更多的新興廠商甚至傳統自動化企業進入機器視覺行業,公司將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
2、產品價格下行、成本上升與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
伴隨機器視覺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企業進入市場,原有的同行業廠商也會加大投入,行業供求關系可能發生不利變化,公司產品價格存在下行風險。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人力成本持續上升、環保等因素會導致部分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生產成本增加,例如 2021 年全球芯片出現供應緊張的形勢,從而發行人部分原材料價格有所上升,甚至出現暫時性供應緊缺的情形,影響了發行人部分產品的交付與收入實現。如果公司產品創新性或研發降本不能有效對沖價格下行與成本上升的影響,將使得公司盈利能力出現下降風險。
3、國際供應緊張影響經營業績的風險
公司部分境外供應商因“缺芯潮”的影響,導致公司部分高端相機等上游光學器件供應出現短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和交付計劃。若未來該類上游國際器件供應緊張的現象不能得到改善,公司業績將存在受到負面影響的風險。
(三)財務風險
1、應收賬款余額無法及時回收的風險公司 2022 年末應收賬款 12.61 億元,應收賬款金額較大。公司各期末已根據會計政策對應收賬款進行減值測試,并相應計提壞賬準備。但若公司客戶經營狀況受外部環境影響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將有可能導致公司應收賬款出現壞賬損失。
2、存貨減值風險
公司存貨主要由原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構成。2022 年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為 4.70 億元,占資產總額比例為 9.39%。鑒于公司存在一定規模的存貨,如果公司不能準確地預測市場需求,可能導致原材料積壓、庫存商品滯銷等情況發生。當產品價格下降超過一定幅度時,公司的存貨可能發生減值,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3、匯率變動風險公司存在以美元、歐元結算為主的外幣業務,主要為公司的境外采購以美元、歐元等結算。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人民幣與美元間的匯率波動性較大,對公司業績可能造成一定影響。公司未來將進一步加大海外業務,匯率波動將影響公司采購成本和公司產品價格、市場競爭力,進而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
(四)行業風險
機器視覺及光纖通信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公司產品應用于新型顯示、消費電子、印刷包裝、新能源、光通信等領域,其終端應用需求與宏觀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如果宏觀經濟周期性下行,會導致終端應用需求下降,下游產業投資放緩,公司將面臨業績增速放緩或下降的風險。
(五)宏觀環境風險
一方面,公司經營境外品牌的代理銷售業務;另一方面,公司采購部分境外品牌的相機、鏡頭、采集卡、芯片等器件作為自主產品的原材料,個別高端線陣相機由于其芯片存在技術壟斷,所以仍依賴境外供應商供貨。
在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相關產品及原材料供應可能會出現不確定性。如果國際貿易局勢和政策發生重大變動,出現較為惡劣的貿易摩擦、關稅壁壘、出口限制、關鍵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波動等情形,或境外知名廠商取消與公司的合作,而公司無法在短期內找到替代供應商,公司的自主業務和代理業務均會受到影響,導致經營業績下滑。
四、重大違規事項
2022 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違規事項。
五、主要財務指標的變動原因及合理性
(二)主要財務指標
上述主要財務指標的變動原因如下:
1、2022 年度,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困難,產品布局與市場拓展取得較好進展,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 12.83%;同時,受新冠疫情與國際“缺芯潮”的影響,公司銷售訂單尤其是生產交付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增幅收窄,但該影響是短期的。中長期來看,疫情有望加速機器替代人工的需求,也有利于促進下游行業對機器視覺的應用需求擴大。
2、2022 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增長 9.12%、8.69%,主要系公司持續加大產品研發投入,自主產品更趨完善,自主產品收入比例穩步提升;同時,參股公司計提股份支付等,大幅降低凈利潤。
六、核心競爭力的變化情況
(一)成熟專業的團隊及創新能力
公司所處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人才資源是公司的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公司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組建了一支行業經驗豐富且富有創新力的研發團隊、銷售和解決方案團隊、售后服務團隊。
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工程化產品的開發目標,組建了一支多專業學科背景的研究團隊。團隊成員來自于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重點高校。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研發團隊共計 825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數 339 人,占研發團隊的 41%;公司的銷售與解決方案團隊成員主要由技術人員或有技術背景的人員構成,可以基于客戶的應用場景和業務痛點,為行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公司售后服務團隊協助客戶將解決方案有效落地,為客戶提供深度培訓、產品的定期維護、保修或返修等支持。服務團隊為大客戶提供駐廠服務,及時響應客戶現場,保障客戶項目順利進行,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
(二)全面的產業鏈上游布局能力
機器視覺產業鏈的上游包括芯片、相機、鏡頭、光源等硬件及算法軟件。在上游視覺器件方面,公司以采購與自主相結合,同時輔以產業投資進行布局的模式滿足用戶需求。主要因為公司的產品應用于消費電子、新能源、立體視覺、智慧交通、科學圖像等多個下游領域,各下游應用場景的檢測對象不同,對視覺器件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公司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具體需求,選用最合適的相機和光源等器件產品。在相機領域,公司較早成立了相機研發中心,先后開發了面向工業、科研、交通等行業的幾十款特色相機;在光源領域,公司累計開發了多款特種光源,擁有 30 多項發明專利。目前,公司自主開發的工業相機、光源批量應用于公司自主的可配置視覺系統與智能視覺裝備產品。
圖像算法是機器視覺的核心技術。 2005 年,公司啟動研發核心算法庫Visio nWARE;2008 年,推出 VisionWARE-V1.0;截止目前,該算法庫迭代至 5.3 版本,具有基礎、定位、測量、檢測、識別、顏色、3D、深度學習和圖形用戶界面等9個技術模塊、18 個算法庫和 100 余個算法工具,可實現工業視覺行業定位、測量、檢測和識別應用全覆蓋,在 AI 算法方面支持模式識別、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在產業投資方面,公司投資了 CMOS 傳感器芯片設計公司長光辰芯和紅外芯片公司麗恒光微,布局國內高端成像芯片研發;在鏡頭領域,公司投資了工業鏡頭公司湖南長步道,定制開發高精度大景深成像鏡頭、高動態紅外動捕鏡頭等特色鏡頭。在 AI 大模型方面,公司投資了清華背景的 AI 公司智譜華章,將數據預訓練和知識圖譜與工業智能制造、虛擬內容制作結合。此外,公司還投資了動捕軟件供應商上海青瞳視覺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布局產業鏈相關技術,擁有較為全面的產業鏈技術能力和資源儲備,這些也為凌云光規模化和縱深化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三)四大技術平臺形成對下游應用的快速拓展能力
公司深耕機器視覺行業近 20 年,全面掌握了“光、機、電、算、軟”等底層技術,形成了智能軟件、智能算法、先進光學與計算成像、自動化精密控制四大技術平臺,可支撐公司在多個行業快速推出應用產品。四大技術平臺主要解決不同下游應用的共性、通用性、標準化和模塊化的研究開發,在四大技術平臺基礎上,公司可以快速適配客戶應用需求,推出特定行業產品,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升市場需求響應速度。公司以打造領先的工業人工智能技術為目標成立“知識理性研究院”,進一步構建和拓展四大技術平臺能力,開展多種 AI 算法、計算成像、大數據與認知圖譜等技術研究,服務更多行業需求。
(四)深度掌握行業用戶需求和提供解決方案能力
公司的主要客戶為行業龍頭公司,如蘋果、工業富聯(601138)、京東方、瑞聲科技、寧德時代(300750)、福萊特(601865)等。行業龍頭客戶為公司解決下游應用的大場景、復雜工藝、典型制程需求提供了難得和極佳的實踐價值,公司借此形成了多款融合視覺檢測和自動處理能力的智能化產品,推出了大量智能視覺檢測和量測設備。
公司在應用領域深刻把握工業客戶對于精度、效率、品質提升的核心需求,開發適合行業應用的成像解決方案和應用系統方案。在消費電子領域,公司推出了消費電子制造精密裝配/加工/智能識別/對位/測量等系列產品;在新能源領域,公司推出鋰電覆蓋前中后道視覺系統、隔膜表面瑕疵檢測和極片檢測產品、光伏玻璃質量檢測系統;在立體視覺方面,公司提供數字人及內容制造的產品和服務;在印刷包裝領域,公司先后研發了國產印鈔/標簽/軟包/ 彩盒等印前對版、印中高速在線檢測儀 、 印 后 離 線 質 量 檢 測 裝 備 等 系 列 產 品 ; 在 新 型 顯 示 領 域 , 公 司 開 發 了LCD/OLED/mini LED/Micro LED 顯示屏 cell 段/模組段半自動/全自動點燈、外觀質量檢測裝備等系列產品;此外,公司在智慧交通、生命科學與高端科研儀器等領域均推出了與領域深度結合的產品。公司持續通過創新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服務行業自動化與智能化升級。
2022 年,公司核心競爭力未發生不利變化。
七、研發支出變化及研發進展
(一)研發支出及變化情況
為了進一步完善在消費電子、新能源、虛擬數字人等領域的戰略布局,2022 年度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支撐未來戰略增長。2022 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37,579.22 萬元,同比增長 33.92%;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13.67%,較上年同期上升 2.15 個百分點。
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工信部評選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相關創新性產品通過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認定;曾獲得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導或參與多項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先后參撰《機器視覺發展白皮書》《工業智能白皮書》《MiniLED背光發展白皮書》《邊緣計算視覺基礎設施白皮書》多項行業發展白皮書。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擁有 548 項境內專利,包括發明專利 273 項、實用新型 234 項、外觀設計 41 項;此外,公司累計獲得軟件著作權 257 項。截至 2022年 12 月 31 日,公司牽頭或參與制定并已發布的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共 13 項,其中包括 3 項國家標準、10 項行業與團體標準。
八、新增業務進展是否與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不適用。
九、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是否合規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同意凌云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證監許可〔2022〕719 號)核準同意,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9,000 萬股(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每股發行價格為 21.93 元。募集資金總額為人民幣 197,370.00 萬元,扣除發行費用(不含增值稅)人民幣16,841.67 萬元,募集資金凈額為人民幣 180,528.33 萬元。上述募集資金已全部到位,并經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審驗,于 2022 年 6 月 29 日出具《驗資報告》(天健驗〔2022〕6-39 號)。
2022 年 8 月 4 日,保薦機構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承銷商)(以下簡稱“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公司在初始發行 9,000 萬股普通股的基礎上額外發行1,350萬股普通股,由此增加的募集資金總額為29,605.5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不含增值稅)2,079.27 萬元,超額配售募集資金凈額為 27,526.23萬元。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已于 2022 年 8 月 5 日將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所對應的募集資金扣除承銷費用(不含增值稅)后劃付給公司。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本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的募集資金到位情況進行了審驗,并于 2022年 8 月 5 日出具了天健驗〔2022〕6-58 號《驗資報告》。
公司對募集資金采取了專戶存儲管理,設立了相關募集資金專項賬戶。募集資金到賬后,已全部存放于募集資金專項賬戶內,并與保薦機構、存放募集資金的銀行簽署了募集資金三方/四方監管協議/五方監管協議。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累計已使用募集資金為人民幣 74,391.72 萬元,其中:支付發行費用為人民幣 18,920.94 萬元、本期項目投入為人民幣 26,655.41 萬元、利息收入凈額 2,257.75 萬元、超募資金永久補充流動性資金或歸還銀行貸款為人民幣 9,158.49 萬元、補充營運資金項目 19,656.88 萬元。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有 6 個募集資金專戶、3 個定期存款賬戶和 4 個通知存款賬戶,募集資金存放情況如下:
公司 2022 年度募集資金的存放與使用符合《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 2 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2023 年修訂)》《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 1 號——規范運作》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020 年修訂)》等相關規定以及公司募集資金管理相關制度,對募集資金進行了專戶存放和使用,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不存在變相改變募集資金用途和損害股東利益的情形,不存在違規使用募集資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持股、質押、凍結及減持情況
截至 2022 年末,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持有的股份均不存在質押、凍結及減持的情形。
十一、上海證券交易所或保薦機構認為應當發表意見的其他事項
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