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硅料價格觸及歷史高位并且遲遲未見“降溫”苗頭,隨著硅片企業上調報價,觸發了光伏全產業鏈的漲價潮。而隨著價格繼續向產業鏈下游傳導,硅片、電池片企業相繼更新產品報價。
(相關資料圖)
硅料價格創階段新高
今年以來,在下游需求持續增長大背景下,上游硅料價格創階段性新高。
硅料產能的供不應求是價格處在高位的主要原因。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約34.1萬噸,1~5月份累計多晶硅進口量為3.5萬噸。根據海外生產企業檢修及受運輸影響等情況預計,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總供應量約38.2萬噸,與同期硅片產出相比,硅料供應短缺量在2萬噸以上。
而本周硅料漲幅進一步增大的背后是硅企計劃外檢修帶來的供應短缺及硅片價格上漲帶來的價格支撐。
6月29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下稱“硅業分會”)發布了硅料最新成交價,國內單晶復投料、致密料價格均超過2021年最高價格水平,達到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8.5萬元/噸-29.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8.63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4.83%;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8.3萬元/噸-28.8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8.42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5.10%。
硅業分會分析稱,首先,新疆地區一家企業計劃外全停檢修,導致其部分長單供應突然中斷,國內多晶硅供應總量減少的同時,臨時補單需求也同步增加,硅料短缺局面更加凸顯。
其次,7月份個別檢修企業減產幅度增大,三季度新增3家企業計劃檢修,使得市場更加堅定了國內硅料供應持續短缺的預期。再者,硅片價格的大幅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下游對硅料價格漲勢的接受度。
光伏產業鏈中,硅片環節與硅料聯系最為緊密。受上游硅料供應短缺及價格持續上漲等壓力,硅片價格于本周開啟上漲“通道”。
據硅業協會數據,本周M6單晶硅片(166mm/160μm)價格區間在5.72元/片至6.07元/片,成交均價提升至5.85元/片,周環比增幅為2.27%;M10單晶硅片(182mm/160μm)價格區間在6.76元/片至7.31元/片,成交均價提升至6.98元/片,周環比增幅為2.05%;G12單晶硅片(210mm/160μm)價格區間在8.95元/片至9.65元/片,成交均價提升至9.40元/片,周環比增幅為3.3%。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硅片市場的漲價主要始于近日一線硅片企業的調價。
上周五,硅片龍頭TCL中環(002129.SZ)上調硅片報價,將N型、P型各尺寸硅片價格全面上漲0.27元至0.53元,漲幅在4.74%至6.61%之間。記者注意到,本次中環調價的幅度較兩月前有所增加,各尺寸厚度的硅片價格均有較大幅度上漲。周四晚上,“光伏茅”隆基綠能也宣布上調硅片價格,各尺寸硅片價格上調幅度均超6%。
業內認為,此輪硅片價格上漲背后是硅料供應的進一步趨緊。供給方面,由于某硅料廠計劃外的停產,造成7月之前供應停止,導致硅料端供應緊張的局面進一步加劇。
隆基綠能相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上游硅料價格處于較高位置,硅片漲價很大程度是受到硅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不過硅片的價格不完全取決于硅料的價格,也和下游組件廠商的需求相關。” 一位光伏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市場供需方面,目前,硅片環節維持緊平衡態勢。據硅業分會統計,6月份,國內硅片產量提升至26.5GW,環比增幅為1.92%。其中,單晶硅片產量提升至25.7GW,增量主要來自于新增產能陸續釋放,多晶硅片產量維持在0.8GW。
價格向下游傳導
眼下,光伏硅料的價格對產業鏈價格來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繼一線硅片企業上調報價后,價格繼續向下游傳導至電池片、組件環節。
7月1日晚間,電池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宣布上調各尺寸電池片報價。與上次報價相比,本次調價中210尺寸電池片價格上漲5分,報價1.23元/瓦;182尺寸電池片價格上漲6分,報價1.26元/瓦;166尺寸電池片上漲7分,報價1.24元/瓦。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此輪調價幅度較上一輪更大,上個周期的調價幅度都在2分錢以內,而本輪上調達5分錢以上。調價頻率上,電池片的調價速度有所加快。據官網時間表,通威電池上一次調價還是在6月中旬,距7月1日最新的調價時隔不到半個月。
而電池片環節調價“速度”及“幅度”雙雙走強,也是由于受到產業鏈上游漲價影響加深,上下游之間的價格的傳導速度加快。
組件方面,目前一線組件廠的排產情況基本暫未受影響。硅業分會數據顯示,一體化企業開工率維持在80%-100%之間,其余企業開工率維持在70%-80%之間。
某組件廠內部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二三線的組件廠可能存在停產,因為沒有垂直一體化產能,他們的成本很高,硅料漲價必然帶動行業洗牌。”
據天風證券最新披露的產業鏈調研情況,全球排名前六的組件廠中,隆基綠能(601012.SH)排產至少與6月份持平;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CSIQ.US)排產環比持平;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排產環比增加約10%;東方日升(300118.SZ)表示未停產,后續根據組件價格調整排產。
“一體化程度較高的龍頭企業排產均穩中有升,傳言中的減產、停產或主要限于成本相對較高、外銷比例不高的二三線企業。”天風證券稱。
“2022年,我們的組件出貨目標是50GW-60GW,目前組件訂單在持續簽署中,并從4月份開始提高交付量。”隆基綠能相關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外部市場環境非常復雜,但在眼下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轉型的背景下,公司對市場的需求仍然保持樂觀判斷。
“價格平穩著陸是行業眾望所歸。” 隆基綠能相關人士進一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于隆基和我們的客戶來說,我們不是在賭什么時候市場出現價格拐點,而是希望怎樣通過一種比較健康的定價模式,使得我們的上游及客戶在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帶來的企業巨額虧損和存貨的貶值。”
就上游硅料漲價對企業的影響,東方日升(300118.SZ)相關人員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公司有自己的硅料、電池片的量產,因此可以很好的控制一部分成本。上游硅料漲價在近兩年確實產生成本上的壓力。但我們也在逐步布局上游產品,通過‘自產自用’的硅料電池片大大降低我們的組件成本。”
“聽到了中下游的一些聲音,我們7月份的排產也會有所調整的,目前沒停產,自己有料還是比較能扛得住。”東方日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產業鏈的市場結構決定了上游定價權更高,相較于下游企業,盈利情況較不易受到市場競爭的“擠壓”。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越靠近上游,集中度越高,越往下游越接近終端需求,行業的集中度越低。光伏產業鏈的這種市場結構就意味著,上游頭部企業的定價權更高,越往下游,市場競爭越激烈,有可能會出現打‘價格戰’的情況,每個廠商的定價權都會很低,進而難以保障盈利。”
“上游的廠商可以把自己產品例如硅料、電池片的價格可以跟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進行同步的波動,上游的盈利不會受到擠壓。但是到了下游,因為市場集中度低,存在市場競爭,廠商有沖動通過降低自己的價格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以‘價’換‘量’,繼而容易引起價格競爭,壓縮這些企業的盈利空間。” 胡麒牧稱。
協鑫集成(002506.SZ)執行總裁張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國內市場價格的透明化,未來,光伏企業要想維持競爭力需要發力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布局,在單一環節‘夾縫生存’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