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新冠疫情改變了原本就面臨增長失衡的全球經濟走勢。
后疫情時期,全球經濟能否重回增長軌道?人民幣匯率是漲是跌?中國穩增長目標下,如何挖掘、釋放三駕馬車動能,拉動經濟增長?當房地產進入下行周期,地產行業將構建怎樣的新發展模式?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又在哪里?
【資料圖】
2022年行至歲末,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如期揭曉,十位來自中外資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被評選為“年度機構首席經濟學家”。
12月21日,在“2022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金融峰會”上,十位首席以各自的視角講述了“后疫情時代的經濟觀察報告”。
2022第一財經年度機構首席經濟學家
中資
彭文生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
管濤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李迅雷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孫明春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明明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外資
陸挺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汪濤 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丁爽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人民幣或進入升值軌道
2022年,美元指數不斷刷新20年來新高,中美利差收斂甚至倒掛,前10個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和收盤價調整達到10%,然而11月初,人民幣匯率創年內新低后再次出現反拉,利好因素開始在邊際上顯現。
管濤表示,當下美國的通脹超預期回落,美股漲而美元跌,市場風險偏好改善。目前匯率波動沒有影響金融穩定,也沒有影響物價穩定,人民幣匯率波動不是國內貨幣政策的束縛。管濤進一步表示:“如果中國能繼續保持經濟復蘇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就可能重現資本回流,人民幣會重新走強。”
汪濤表示,人民幣最近相對突然走弱的美元出現了升值,反映了中國防疫政策和房地產政策調整之后市場信心的好轉。明年初由于美聯儲預計繼續加息,美元可能還有再次走強的機會,人民幣也可能面臨重新貶值的壓力。“中國經濟明顯復蘇,下半年尤其顯著。美國則可能進入衰退,美聯儲明年下半年預計開始降息,人民幣兌美元因此會大概率重回升值的軌道。”
丁爽認為,考慮到中美的貨幣政策分化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反彈或出現在2023年二季度以后,未來幾個月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將會處在7和7.2的區間內,下半年中國經濟反彈之后,人民幣匯率則有可能回歸到7以下。
充分釋放經濟動能
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基礎上,李迅雷認為衰退風險正越來越明顯。 “三駕馬車中,消費這駕馬車有望啟動。”李迅雷表示,2023年擴內需的重心會落在擴消費,手段包括增加養老金支出、發放居民消費券等。
根據過往地方政府發行消費券對消費拉動的經驗數據,一般乘數在3~4倍左右,即100元的消費券花費,可以帶來300~400元的消費額。李迅雷認為,在此基礎上,2023年中國的GDP增速有望在4.5%到5%之間。
陸挺特別提到,明年一季度乃至二季度初期,多重原因都可能使內需依舊會受到疫情的沖擊,比如,感染人數的增加;個人薪資分布不均勻,失業率上升,家庭的儲蓄下行等。出口方面,2022年或保持在6%至7%左右水平,但考慮到我國出口基數較高的基礎上,2023年出口增速大概率出現下滑。
“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呈現新的特征。”明明表示,隨著穩定房地產行業的“第三支箭”政策落地,允許房企股權融資、允許符合條件的房企重組上市,恢復房企非公開方式再融資,并限制募集資金用于“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等,都在為房地產行業健康平穩運行。
汪濤預計,在系統性的政策支持之下,房地產活動在未來兩三個月會見底企穩,新開工和銷售從2022年3、4月開始環比反彈,2023年全年的房地產新開工和銷售可能依舊較2022年稍弱,但房地產銷售的環比增長或將達到15%以上。
藍籌龍頭性價比凸顯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A股、H股、以及中概股也都出現了大幅調整,投資者開始擔憂進入低成長階段后的企業盈利是否足以支撐股價。但經濟學家們認為,在國內外環境多變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依舊保有較高的性價比。
李迅雷表示,資本市場經濟的晴雨表,反映出我們對未來經濟的走勢以及政策的預期。隨著2023年宏觀政策面改觀,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望回升,相對低估值的國有企業估值將進一步提升。同時,居民資產在房地產配置比例過高的現象會慢慢的回歸常態,一部分資金將回流資本市場。未來資本市場將是低估值國有大藍籌估值水平有提升和新興產業高增長創新發展驅動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雙輪驅動”。
孫明春表示,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達到9.4%,堪稱奇跡;過去10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達到6.7%,進入中高速成長期;未來中國將從高速成長型市場轉向成熟市場,即便是4%~5%的經濟增,也意味著每年創造的增量達到4萬億元至5萬億元,仍然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中國經濟可能將進入低成長階段,但是中國經濟的體量已經相當大,即便是低成長的速度,整體的增量也不容小覷,不應就此低估企業的盈利機遇和成長機遇。”
來年機遇與挑戰并存
展望2023年的中國經濟,經濟學家們顯得較為樂觀,且幾乎無一例外提到了機遇與挑戰并存。
陸挺對2023年充滿信心,認為2023年全年的經濟增長將大幅度快于2022年,預計經濟增長將在5%左右水平。
彭文生認為,2023年有兩個驅動經濟復蘇的力量,一是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二是財政政策的支持。他表示:“財政政策有很強的逆周期調節作用,財政政策對經濟活動的扶持是復蘇的關鍵力量。在應對疫情沖擊的情況下,財政政策可直達消費端,對受疫情沖擊的人群提供直接的補貼,可能是最有效的。”
丁爽也表示,2023年是中國經濟從低位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的一年,大概率會出現反彈。如果疫情防控措施有所放松,經濟重啟會增強宏觀政策的有效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邢自強預計,2023年二季度開始,中國經濟生活或將走出疫情恢復常態,消費在下半年顯著復蘇。房地產市場雖然已經過了結構性的拐點,但是中國每年依然有1000~1100萬個新增住房的自住需求,將形成托底的新常態,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留下基礎。“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復蘇到5%左右的增長,遠好于2022年的3%。”
程實表示,根據國際機構的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為3.2%左右,2023年年可能會下降到2.7%左右,2022年全球通脹大概是在8%以上,明年可能緩步下行到6%左右,全球正同時面臨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的雙向壓力,且2023年全球滯脹格局還將延續。“我們既對挑戰充滿保有一定審慎,也對更多機遇充滿期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