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2年創投行業的投資節奏明顯放緩,而這其中影響更大的則是消費領域的投資,有業內人士感嘆,2022年不斷聽到很多一線創投機構把消費組裁了,這意味著消費已經走到谷底。
在2023年的當下,消費逐步復蘇,投資人如何看消費賽道?近日,光源資本的創始人兼CEO鄭烜樂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年對消費企業確實非常難,但消費作為一個長周期的慢牛賽道,關乎國民經濟和民生,仍可以長期投入。
作為產業投行,消費是光源資本一直投入的領域,有包括鍋圈食匯、Spes、Mistine、錢大媽、內外等代表案例。鄭烜樂介紹,鍋圈食匯是光源資本去年所有投的消費企業里發展最快的一個,這是一個做社區火鍋食材的連鎖企業,其后端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如做切片牛肉、羊肉、魚丸、魚滑等。
對于消費賽道,鄭烜樂秉持長期主義,他認為,過去幾年國內都把消費當成VC領域來投資,希望通過幾輪投資就可以快速成長上市,這不是合理的路徑。消費行業和互聯網的投資邏輯并不一樣,在國外投消費的投資人,主要的盈利方式是通過并購。
“這些投資人有一定的產業資源,或通過并購整合,將一個企業從一個階段帶到下一個階段,然后再上市或者是賣出。”鄭烜樂表示,在一個長周期為基礎的投資市場里,靠成長期的投資和并購,是一個更好的策略,而不是靠風險投資。
消費品牌的誕生、崛起和沉淀,最終擁有品牌附加值和忠實的客群,是需要一個階段的,鄭烜樂認為,一個消費品牌成長起來需要花10年甚至10年以上的時間,資本可以加快成長的速度,但不能一步到位解決問題。
“在過去幾年,大家會認為消費品牌就應該長得很快,是因為有社交媒體平臺的紅利,但這個紅利也是階段性的,很多時候可以轉化為銷量,但和品牌本身的積累沒有必然的等式關系。”鄭烜樂認為,疫情對于整個消費行業的投資未必是壞事,大家更多回到了和消費行業本質更匹配的一個投資軌道中去,這個對企業、對投資人,對品牌本身的健康發展來看都是更好的。
光源資本近日對400多家投資機構進行了調查,發現今年投資人關注的領域中,排名第一的是雙碳新能源,大概有60%的投資人對這個方向是積極的,但同時今年開始大概有30%的投資人選擇了消費,和去年相比也在反彈。
“今年能夠明顯地感知到,商場的人流復蘇明顯,很多一線城市的一線商場的人流回到了2019年的最高水平,對于消費行業來說,活到現在的品牌就成為了受益者。”鄭烜樂認為,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的消費品牌,過去幾年都非常難,但尤其經歷去年后,那些組織和業務發展匹配度較高、抗風險意識較強、資金儲備做得比較好的企業,能夠活下來并在今年獲得更多的市場紅利。
2022年底的一場論壇上,天圖投資CEO馮衛東表示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過去幾年,消費有過熱的現象,但從萌芽到過熱到谷底,到復蘇和成熟,是一個自然過程。大消費賽道很寬,國民經濟最終的歸宿都是消費,如此多的創新,肯定是“東方不亮西方亮”,隨著經濟復蘇的到來,寒冬中活下來的企業才有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春天。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