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今天發布2023年上半年內地和香港新股市場表現及前景分析。
報告分析稱,以2023年上半年的新股融資總額計算,兩只芯片業超大型新股推動上交所成為全球新股融資額排行第一,深交所位列第二,紐交所憑借今年上半年最大新股重返三甲,香港交易所排名第六。
德勤預計2023年上半年,A股市場將會有174只新股融資2095億元,相較2022年上半年的169只新股發行上市融資額達3119億元,新股數量同比上升3%,而新股融資額下滑33%。融資額下降主要系中國移動(600941.SH)和中國海油(600938.SH)2只“巨無霸”上市,合計募資843億元,大幅提升了當年的新股融資金額。
(資料圖片)
今年上半年,全球十大上市新股中,有3只來自上交所,分別是中芯集成(688469.SH)、晶合集成(688249.SH)和阿特斯(688472.SH),IPO募資金額分別為110.71億元、99.6億元和69.06億元;深交所有一只,陜西能源(001286.SZ)IPO募資72億元。
上述4只大型新股分別來自半導體或能源資源行業,中芯集成和晶合集成為國內頭部晶圓代工企業。阿特斯為國內最早一批光伏組件廠商,自公司申請上市科創板后,耗時兩年才注冊生效。至此,在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前十企業中前五強齊聚A股,包括隆基綠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688472.SH)。
分上市板來看,創業板IPO數量領先、科創板IPO融資金額領先,滬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北交所的新股數量也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分行業來看,今年上半年制造業新股數量有所上升,TMT和醫療醫藥行業有所下降。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盡管科創板IPO融資金額領先,但今年上半年科創板的平均融資規模為15.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8億元有所下降。而滬市主板、創業板和北交所的平均融資額分別為13.2億元、12.4億元及1.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平均融資規模7.6億元、12.2億元及1.5億元有所增長;深市主板的融資額較去年持平,為8.9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科創板的市盈率進一步下降,目前處于歷史最低位。報告顯示,截至6月16日,科創板市盈率為41倍,今年一季度為49倍,在2022年一季度之前,其市盈率從未低于70倍。
對于今年上半年A股IPO節奏,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華東區A股上市業務主管合伙人趙海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欣然看到股票發行注冊制于2023年第一季度全面實施。注冊制實施的意義不只是預期會帶來更活躍的新股發行,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給不同行業的企業提供了通過IPO募得資金、改善治理、最終壯大發展的機遇。同時更多企業在上市的時候將會提升它們的質量,使得市場上有更多優質的企業讓投資者參與投資。此項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將為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帶來強大的支持。”
另一邊,港股新股市場持續受到外圍市場因素影響而放緩,延續去年以來的低迷表現。上半年,港股新股融資總額為過去十年以來低位,數量為31只,合計融資178億港元,去年同期兩項數據分別為24只、177億港元。
對此,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合伙人鮑捷表示,“全球銀行危機、美國持續加息和美國債務上限協議令到環球資本市場變得更波動。由于市場表現乏力、投資情緒欠佳和估值處于低水平,很多投資者都將資金從股票中撤離。但是中國香港資本市場也完成了多項令人感到振奮的改革,包括推出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機制和今天推出雙柜臺證券,因此在等待主要數據公布以及市場估值回暖的同時,很多公司仍然積極進行準備在香港上市的工作。”
截至2023年6月15日,已經過會但尚未發行的企業共計有258家(包含179家創業板、北交所19家、科創板44家、上海主板10家、深圳主板6家),與2022年上半年的232家(包含118家創業板、76家科創板、北交所11家、上海主板9家、深圳主板18家)相比有所增加。
展望下半年,德勤預計,隨著穩中求進的各項經濟政策以及注冊制全面的實施,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保持常態化發行,2023年A股IPO有望保持增長趨勢。預計全年A股市場將有430至510只新股,融資大約6200億元至6990億元,相比2022年的新股數量為424只,融資額為5868億元。上海科創板可能有120至140只新股融資2400至2750億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