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美股科技股強勁反彈的勢頭延續,市場人士對后市預期的分歧明顯加劇:有人認為科技股已步入新一輪長牛行情,而另一些人則警告稱,最近的漲勢可能在重演互聯網泡沫破滅前的一幕。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馬克·海費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確實看到了人工智能(AI)帶來的長期增長潛力。比如,ChatGPT在推出七個月內就吸引了超過兩億的用戶,這遠遠超過了以往的技術創新。它還引發了將Al工具整合到廣泛業務領域的熱潮,包括知識服務、金融服務和制藥業。此外,對半導體和云計算的相關需求將為AI硬件和服務市場的增長提供動力。”
但他補充說:“然而,我們也注意到,科技股上漲過快,或透支了未來部分上漲空間。雖然從長遠來看,AI很有可能是一項變革性技術,但預測其對股價短期的影響本質上是投機性的,并且容易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情緒仍然高漲
今年以來,圍繞AI熱潮的樂觀情緒提振科技公司的股價屢創新高。在臨近本季度末之際,這種漲勢仍未出現明顯的消退跡象。
上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累計上漲3.25%,且已連續第八周實現周度上漲,創下2019年3月以來的最長周度連漲紀錄。與此同時,散戶投資者對科技板塊敞口的需求仍然強勁,相關個股的看漲期權交易量出現了爆炸性增長。
根據Trade Alert的數據,看漲特斯拉、英偉達、蘋果公司和臉書母公司Meta的期權是近幾個交易日最活躍的期權合約。
相信本輪漲勢還有更多上升空間的市場人士表示,AI技術將引發新一輪社會變革,而軟件開發公司、芯片制造商和其他投資AI產業的公司處于前沿。
在Wedbush Securities高級股票研究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看來,現在的境況與1999年不同,當時互聯網公司在見頂并且崩盤之前的幾個月里,走出大幅瘋狂上漲的行情。
持懷疑態度的人則表示,從之前的繁榮與蕭條周期中得到的教訓是,挑選出少數幾家長期可能主導某一行業的公司并非易事。
財富管理公司Glenmede投資戰略和研究部主管普萊特(Jason Pride)說:“以我的職業生涯所見,相比更為長期的前景,技術周期初始的上升階段在更大程度上充斥著炒作,無一例外。”
美聯儲政策不確定性和盈利預期兌現風險
華爾街機構將2022年美股大跌,巨型科技股市值蒸發數萬億美元,歸咎于美聯儲的激進加息。其邏輯是:投資者通常認為投資科技公司要經歷多年時間才會獲得回報。當利率迅速上升時,相同時間內美債等其他資產獲得的回報更高。這可能使股票,尤其是估值相對高昂的科技股,較不具吸引力。
然而,進入2023年,許多投資者似乎不再將美聯儲貨幣政策前景視為科技股上漲的威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年內累計攀升31%,遠遠跑贏覆蓋所有行業的標普500指數,后者漲幅為15%。
投資者對美聯儲進一步加息持懷疑態度,或許可以解釋科技行業近期的表現。Hirtle Callaghan副首席投資官Brad Conger表示:“市場基本上是在說,‘我們不相信你們’。”他舉例說,上周美聯儲議息會議后的次日,美國股市強勁反彈,標普500指數、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當日均收于202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艾夫斯認為美聯儲加息周期已經終結。他稱:“我覺得我在NBA打球的機會比美聯儲再加息兩次的可能性更大,我打籃球可不怎么樣。”
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資辦公室投資組合負責人勒溫加特(Mike Loewengart)表示,從理論上講,美聯儲接近完成加息,這應該會利好科技公司,此類公司往往依賴低息借款來實現快速增長。他還表示,當利率下降時,增長型公司面臨的狀況會開始好轉。
然而,通脹消退的速度或許不及美聯儲期望的水平,從而迫使美聯儲進一步加息。
此外,科技公司盈利預期能否兌現也是其漲勢的另一個潛在威脅。勒溫加特表示,AI的繁榮發展是推動該類股和整體市場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因素,但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技術創新并不總能轉化為可持續的業務或持久的收益。
根據金融咨詢公司Longview Economics截至上周的數據,標普500指數市值前十大公司基于未來12個月預估盈利的平均市盈率已升至28.5倍,相比之下,其余成分股的遠期平均市盈率僅為16.3倍。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