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近期已出現回暖,雖然上周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小幅下降,但整體來看2月份共新發2447只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環比與同比均明顯回暖,環比增加23.9%,同比增加20.5%,數量均增加超400只。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回暖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從需求端來看,價值投資觀念逐步深入人心,銀行理財重新得到投資者的認可。二是從供給端來看,資本市場逐步回暖,為提高理財產品收益能力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理財公司通過更加完善的投資組合熨平凈值化運營所帶來的沖擊,顯著恢復理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資料圖】
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新發理財產品中,理財子公司發行占比小幅提升。據中信證券數據統計,2023年2月份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789只,占比32.2%,較1月份小幅提升1.7pcts;農商行發行產品825只,占比33.7%;城商行發行產品676只,占比27.6%。
此外,新發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仍保持高位,2月份新發行產品類型較1月份相對穩定。據中信證券數據統計,2月份全市場新發行固定收益類產品2378只,占比97.2%;混合類產品59只,占比2.4%;權益類產品5只,占比0.2%。與此同時,從當前市場存續產品情況來看,固收類產品數量仍獨占鰲頭。
從業績比較基準來看,由于當月產品發行仍呈現固定收益和長投資期限偏好,整體業績比較基準下行。據中信證券數據統計,按投資性質區分,2023年2月份新發行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和混合類產品的平均業績基準分別為3.84%和4.05%,分別較上月下降0.08pct和提升0.03pct,新發固定收益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明顯下行,而混合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企穩。
鯨平臺智庫專家卜振興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3月份銀行理財的發行規模將會繼續延續回暖態勢,業績基準會在前期基礎上有所上升。
展望3月份銀行理財市場,中信證券分析認為,考慮2月份與3月份披露規模的產品占比相近且均超過80%,近期未披露規模的產品主要是中小銀行發行產品或私募產品,對整體規模的擾動有限,大致可以判斷3月份到期產品規模大于2月份,如要應對產品到期帶來的規模下降,理財機構在3月份仍存在較強產品發行需求。
銀行理財差異化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凸顯
銀行理財在經過去年的贖回潮后,發生了新的變化。近期銀行理財市場已呈現逐步回穩態勢,銀行理財業務未來如何發展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杜陽認為,銀行理財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于產品設計和風險管理兩個方面。一是在產品設計方面,理財產品的投研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從而保證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二是在風險管理方面,穩健性是理財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理財公司需要持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開發更具針對性的風控模型,以對產品的風險水平進行更加有效的監測。
業內人士表示,展望2023年,銀行理財公司應更加注重配套能力的建設,包括投研能力、金融科技能力、風險控制能力、渠道建設能力、產品創設能力等。銀行理財整體規模將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同時隨著銀行理財市場參與機構日益多元,差異化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凸顯。
“理財市場經過一年的緩沖期,2023年將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宏觀經濟加速復蘇的加持下,理財市場規模預計將進一步擴大,同時,凈值化管理、投研能力、渠道建設等諸多方面將邁上新臺階。”杜陽指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