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內大量增持后,又在不久迅速賣出,摩根大通等外資機構,近來也在港股市場玩起了短線。
港交所3月7日披露,摩根大通減持921萬股中創新航H股,持股比例由8.15%降至4.68%。而就在半個月前,摩根大通還在大手筆增持中創新航。2月18日,其在中創新航H股的持股比例由0.86%提升至7.62%,隨機又在兩天后減持至1.78%。
中創新航只是近期外資機構短線交易的一個縮影。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中創新航外,外資交易的股票還包括招商銀行、泰格醫藥、中國平安等多家公司,其中部分甚至是隔夜反向的超短線操作。
(相關資料圖)
外資頻繁的大額短線交易,也對香港股票走勢帶來了明顯波動,部分個股股價波動劇烈。不過,外資機構在H股的短線交易,也并非次次盈利,有些交易盈利甚微。
外資機構為何頻頻在港股市場短線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是部分對沖基金、養老金等長錢在摩根大通席位上交易。換句話說,部分買賣的實際交易者可能是摩根大通等機構的客戶,而非這些機構自身。
頻繁短線交易
根據港交所3月7日披露,摩根大通在中創新航H股的持股總數由2166.82萬股下降到1245.64萬股,減持921萬股,持股比例由8.15%降至4.68%。
這已不是摩根大通近期首次大幅減持中創新航H股。據choice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以來,摩根大通共有12次大幅增持、減持操作。
其中持倉變化幅度最大的是2023年1月18日~20日。根據港交所數據,1月18日,摩根大通持有的中創新航的H股好倉占比,從0.86%增加到7.62%。但兩天后的1月20日,摩根大通就以每股20.14港元的均價,減持該股1551.3萬股,減持金額約3.12億港元,持股比例降至1.78%。
近半年來,摩根大通等外資機構在港股市場頻頻進行短線交易。其中不少反向操作的時間僅隔1天。
以招商銀行為例,今年2月以來,摩根大通共4次增持、4次減持招商銀行H股,其中金額最大的是2月15~16日的操作。2月15日,摩根大通增持招商銀行1062萬股,持股比例為7.19%,但次日火速減持2602萬股,減持后持股數目約為3.04億股,最新持股比例為6.63%。
與之類似的操作還有泰格醫藥。2月1日,摩根大通增持該股91.7萬股,平均股價為104.66港元。2月2日減持97萬股,平均股價為110.56港元。如果按91萬股,每股盈利6港元估算,僅1日盈利近546萬港元。
將時間拉長,可以發現外資機構在港股的短線交易去年底就已開始。
公開信息顯示,摩根大通去年11月開始在港股市場“掃貨”,加倉了嗶哩嗶哩、中國平安、理想汽車、紫金礦業、美團、康希諾生物等超20只個股。其中,僅11月11日~11月14日之間,摩根大通在港股市場買入股票的金額就達到15億港元左右,而這些交易中的短線操作也很頻繁。
以中國平安為例,11月4日,摩根大通以34.35港元的均價,增持中國平安H股831.26萬股,持倉僅4天后,11月8日,摩根大通又以36.36港元的均價賣出587.71萬股;三天后,摩根大通再次以38.46港元的價格買入2241.83萬股,又在持倉僅6天后以43.18的價格賣出391.47萬股。
股市“造浪”
外資機構頻繁的短線交易,對香港個股的價格,可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以中創新航為例,摩根大通此次大幅減持后,本已五連跌的該股繼續下探,其中3月8日下跌5.12%,收于18.92港元,為今年以來首次跌破20港元。
港交所披露中創新航股權變動前后,該股波動明顯。以1月26日為例,港交所披露摩根大通在中創新航的H股好倉占比從0.86%增加到7.62%(該操作實際發生時間為1月18日)后,該股股價次日即狂飆式上漲,截至收盤上漲16.82%,創年內最大漲幅。而在1月27日盤后減持消息釋放后,下一個交易日(1月30日)其股價次日隨之下跌3.55%。
與中創新航相比,招商銀行受到的影響較小。2月15日,摩根大通買入招商銀行1062萬股。2月16日招商銀行僅小幅回升0.34%。同日,摩根大通賣出2602萬股,該股次日微跌1.68%。
泰格醫藥則在摩根大通短線操作后進入下跌周期。2月1日,摩根大通該股H股增持91.78萬股,2月2日減持97萬股,減持后泰格醫藥隨即三連跌,此后進入波動下跌周期,從2月2日的108.9港元跌至百港元以下。
去年,摩根大通在中國平安H股的幾進幾出,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業內人士因此認為,摩根大通在港股市場“造浪”。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11月4日,摩根大通以34.35港元的均價,買入中國平安H股831.26萬股,當日中國平安股價上漲3.64%。持倉僅4天后,摩根大通又以36.36港元的均價賣出587.71萬股,當日中國平安股價隨即收住漲勢,下跌0.28%;三天后(11月11日),摩根大通再次以38.46港元的價格買入2241.83萬股,而中國平安當天即收漲5.15%。
收益如何?
近期兩次對中創新航短線交易過程中,摩根大通相關投資收益并不高。
今年3月初,摩根大通減持前對中創新航H股的持股比例為8.15%。而上次短線賣出后,其持股比例為對1.78%。據此測算,十幾天的時間里,摩根大通陸續增持該股約1694萬股。如不考慮加倉具體時點,僅以3月2日收盤價20.75港元、1月20日收盤價20.6港元估算,每股價差為0.15港元,浮盈254萬港元。
而半個多月前的上一輪操作中,摩根大通1月18日買入中創新航1798萬股H股,買入均價為20.02港元; 1月20日減持1551.38萬股,賣出均價為20.14港元,每股價差僅為0.12港元,浮盈僅為200多萬港元。
與此類似的還有摩根大通在招商銀行的操作。2月15日增持1052萬股,買入均價44.68元,2月16日減持2602萬股,賣出均價44.91港元,以買賣時均價來看,差異僅為0.23港元左右。如按照1052萬股計算,短線盈利為200多萬港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波動大,機構超短線操作較多,沒有踩準時間點,大多走在“黎明”前。
不過,摩根大通去年的短線交易收益相對較高。如去年11月交易中國平安,按買賣時的價格粗略計算,摩根大通(以實際賣出計算)盈利已超3000萬港元,浮盈在2億港元以上。
摩根大通等外資機構近來為何頻頻在港股短線交易?有機構人士指出,在空頭、多頭之間快速轉換,做超短線交易,主要是還是由于擔心風險沖擊。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波動明顯,從開年到1月27日,恒生指數上漲14.6%,最高達22688.90點。此后開始波動下跌,一度跌穿20000點。目前行情尚不明朗,不少機構對長線操作持謹慎態度。
不也有機構人士認為,這并不一定代表摩根大通自身在對上述個股進行短線交易。在摩根大通席位上交易,但實際交易者可能不一定是摩根大通,也可能是其背后的客戶。
另一熟悉該行業的人士也認為,摩根大通背后多以對沖基金機構、養老金等長錢為主,是否頻繁短線交易,還要看其內部具體操作席位,但這一信息并不對外公開。但從總體來看,這些交易肯定與摩根大通有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