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正式實施。這一重大改革,意味著注冊制推廣到全市場,標志著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為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相關資料圖)
近日,全面注冊制在推進過程中又有了新進展。
01
全面注冊制
重大進展
3月3日是滬深交易所接收主板在申項目申請截止日。根據滬深交易所官網信息,截至3月4日,滬深交易受理了432家主板在審企業項目的申請,其中申請IPO的企業261家,申請再融資的企業166家,申請并購重組的企業5家。
根據證監會對在審主板項目的新老劃斷安排,2月20日至3月3日,滬深交易所接收主板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在審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
截至3月4日,上交所已受理的主板首發、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在審項目分別為156單、89單和3單;深交所已受理的主板首發、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在審項目分別為105單、77單和2單,滬深交易所合計已受理432家主板在審企業項目的申請。
以IPO為例,主板在審項目需平移至交易所的共277單,順利平移至交易所的261單,占比超過九成。其中,包括10單已通過發審會但未獲得批文的主板在審IPO項目。
據證券時報報道,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其所在券商手頭上主板在審項目已全部平移至交易所,“交易所都很包容,有一些指導服務,整體都很順暢。”
據悉,上交所已建立健全全覆蓋全流程咨詢溝通機制。修訂業務咨詢溝通指南,將IPO業務咨詢溝通擴展到再融資、并購重組、轉板,適當拓寬項目申報前的咨詢溝通參與主體。優化申報前、審核中及會后溝通渠道,提高咨詢接待層級,切實提升咨詢服務質效。要求對咨詢問題回復明確意見,切實解決問題;難以直接答復的,明確審核關注及完善建議。
滬深交易所對主板在審企業的受理順序,不作為對其的審核順序。交易所將按企業在中國證監會的審核階段和受理順序接續審核。
在滬深交易所已受理的432單主板在審項目中,記者注意到,目前僅有8單申請進入問詢環節,其中7家為IPO項目,均來自上交所。
此外,1單主板再融資在審項目也進入問詢環節,來自深交所。
具體來看,交易所將基于主板首發在審企業在中國證監會的審核順序和已有審核成果,按照注冊制審核程序和規則,開展審核工作。
其中,對于中國證監會審核過程中已通過初審會但尚未經發審委審核通過的,交易所將依據中國證監會的受理順序和審核成果接續審核,在初審會意見落實后安排審核會議和上市委員會會議審議;對于中國證監會已反饋意見但尚未召開初審會的,交易所根據中國證監會的受理順序和審核成果,繼續推進發行上市審核工作;對于中國證監會已受理但尚未出具反饋意見的,交易所自全面實行注冊制主要規則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后的20個工作日內發出首輪問詢。
02
滬深主板開始
“納新”
主板在審項目未在3月3日截止日期限內申報的,視為新申報企業。而3月4日起,滬深交易所將接收主板新申報企業申請。
上述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其手頭業績基準去年年底的項目已在進行現場核查,全面注冊制下,流程都在加快,“即便不沖首批,但3月份肯定要上報新項目。”
據他預計,5月份大概率將會有全面注冊制下首批主板企業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滬深主板開始“納新”同時,在科創板和創業板在審企業應于2023年3月10日前提交符合新規的專項說明和核查意見,并在下一次問詢回復或者更新財報時提交更新版申請文件。
注冊制改革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更重要的是充分貫徹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發行上市全過程更加規范、透明、可預期。
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表示,注冊制改革是一場涉及監管理念、監管體制、監管方式的深刻變革。伴隨全面注冊制落地,資本市場各類參與主體及其行為將更加復雜多元,資本市場受到的內外部影響因素也將隨之增多,必然對監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全面注冊制實施之后,IPO更市場化了,融資者和投資者有一個博弈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在二級市場上是以破發為代價的。投資者接下來無論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博弈的技術含量會更高。
市場普遍認為,全面注冊制將推動價值投資成為主流投資理念,改變投資者炒小、炒差、炒新的習慣。
注冊制推向全市場后,投資者觀察市場的面要拓展,不同板上市的企業不同,交易的風格不同,定價也不盡相同,注冊制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和投資者,投資者必須要對公司價格有判斷能力,在參與市場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好中介專業機構,樹立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切勿跟風炒作。
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注冊制登陸A股市場,投資者可選擇的標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資源將加快向優質公司群體聚集,那些業績不佳的公司估值將回歸理性,“新股不敗”的神話已經被打破。
03
外資機構繼續
看好A股
回看股市,近期在藍籌股的帶動下,市場又呈現出上行勢頭,滬指一舉突破3300點。作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外資機構自去年底以來總體持續增配中國,對未來的走勢仍相當看好。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最新表示,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月份PMI數據遠超預期,表明經濟活動持續加速,各部門普遍實現廣泛增長。積極的數據證實了中國正在迅速恢復至疫情前的常態,為在春節后走勢稍弱的中國股市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我預期,消費仍將是本年度中國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自疫情以來,中國家庭存款持續累積,值得關注這些超額儲蓄將被充分利用的程度。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宣布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但我認為實際可能會超出這一目標。”他說。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陳東也認為,主要受消費反彈及固定資產投資回暖推動,相信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5%的目標。中國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1月的50.1%進一步升至2月的52.6%,高于市場預期。
陳東稱,最新PMI數據符合該機構的觀點,即中國經濟反彈可能會在2023年提前完成。他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在短期內將保持高位,并可能在二季度達到頂峰。
富達國際投資團隊指出,中國股市自去年10月開啟快速強勁反彈后,近期一直處于橫盤走勢。在富達國際看來這是暫時性的,企業盈利改善將有望取代低估值,成為下一階段市場反彈的主要推動力。像這樣周期性的股市反彈往往開始于投資者逢低買入,隨后則是為更長期復蘇增添動力的企業盈利改善。
據Wind數據,下周A股將有5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年報,包括中興通訊、寧德時代、中國聯通、平安銀行、貝因美等;港股市場將有4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年報,包括統一、京東物流、360數科、友邦保險等。
后續,隨著年報以及一季報業績數據的逐步披露,A股有望步入新階段。
04
下周股市怎么看?
最后來看看下周可能會影響股市的一些大事。
3月9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2月CPI、PPI數據。春節后國內食品價格明顯下跌,國信證券預計2月CPI環比約為0.2%,CPI同比回落至1.7%;春節后國內生產供應活動恢復正常,生產資料供給明顯增加,2月上、中旬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有所回落,預計2月國內PPI環比在零附近,PPI同比繼續回落至-1.2%左右。
除CPI、PPI外,下周還將公布新增貸款、M2、社會融資總規模等金融數據。
中信證券指出,1月信貸數據顯示經濟活動較為活躍,預計2月信貸數據還將延續同比多增的狀態。參考1-2月PMI,預計1-2月的工業生產景氣度將明顯改善;開年地方政府積極行動,預計在基建的帶動下固定資產投資溫和復蘇;消費也由服務的快速改善帶動商品消費漸進恢復。但考慮到基數和海外需求持續放緩,出口跌幅料將繼續擴大。2月當月,高基數下,預計CPI和PPI均有所回落。總體來看,春節后經濟快速恢復,政策也在積極推進,我們認為“強預期”將逐步照進現實,預計一季度經濟有望實現顯著改善。
展望后市,經濟快速恢復仍將持續,政策預期仍會上修,增量資金將逐步形成共識并集中入場,全面修復行情的第二波有望開啟。
除了金融數據,兩會相關政策對下周市場影響無疑是最大的。不過兩會的召開到底會如何影響下周股市走勢呢?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方磊認為,兩會召開后,穩增長政策將進入密集落地期,國內經濟將延續1-2月的修復趨勢。考慮到即將進入到經濟旺季,目前企業信心恢復不錯,3月內需修復的環比動能依舊較強。
對于股市而言,我們預計兩會政策的總基調會和2022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保持一致,兩會后的表現可能會比較好。
一方面,從歷史經驗來看,兩會后股市上漲的概率比較高,由于兩會前后市場對于政策的關注度較高,具有政策紅利的板塊一般會有不錯的表現。
另一方面,政策空窗期和市場政策預期降溫是春節后市場整體震蕩調整、板塊輪動較快的原因之一,兩會明確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和產業政策基調后,股市主線可能會逐漸顯現,資金形成一致預期后將帶動市場上行。
上海運舟私募基金投資總監周應波表示,兩會給全球投資者提供重新了解疫情開放后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脈絡的機會,尤其是長線資金,重新評估中國的機遇和投資價值。
同時,兩會的召開對提振市場信心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則是全市場萬眾矚目,對未來的投資方向有較大的指導作用。
方向上更關注安全可控的信創產業,后疫情時代的創新藥,開啟新時代的ChatGPT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有望進入政策和業績修復戴維斯雙擊的互聯網平臺,和逐漸提高海外銷售占比及高新技術自主化的中國制造業。
本文源自:證券之星
作者: 證券之星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