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成都市鐵中府河學校六年級四班的語文老師李格在社交平臺上曬出班上學生的作文,是同學們讀過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與《合歡樹》兩篇文章后寫的讀后感。孩子們的文字得到兩萬多名網友的點贊。
(相關資料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可史鐵生的月亮從未圓過。史鐵生的成長丟下了他的雙腿,他的童年,他的母親和他的合歡樹。
合歡樹存留兩人的回憶,但在其開花的時候,史鐵生卻再也無法和母親共賞。就連回憶的地方,也已經歸于他人。人生的悲歡離合,只有悲離落在了他身上,可他依然寫下了合歡二字,那是他對自我的救贖。”
上面這段是李老師班上劉姝姝同學的作文。“我的學生好像真的讀懂了史鐵生。”
李老師說,上《秋天的懷念》這節課的前一夜,自己一度焦慮、失眠。“我怕語言清淺,訴不出文字的苦。也怕少年性格不羈,思想如一潭死水,傾倒一萬丈的浪漫與理想。但沒想到六年級的小孩也能寫出這樣的文字,真的太感人了!”
評論區有同為語文老師的網友說:“每次讀課文都想哭,我都抑制住自己。我教五年級,生怕學生覺得我精神狀態有問題。他們還太小,還蠻難感受文章的好。”
其實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愛瘋跑玩鬧,上課讀的書大多下課就拋到腦后,但質樸飽滿的文字會在某個瞬間觸動神經。有網友回想自己初中時讀史鐵生散文的經歷:“我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叫我起來讀課文,讀的是史鐵生在母親去世后去公園,看到一切司空見慣的事物時,才真切地感受到母親去世了。我讀著讀著就哭了,因為我想起了去世的太姥姥,她在我小學時去世,可是在讀課文的那個瞬間她離開我的感受突然向我襲來。老師讓我坐下后,自己也哭了,因為在前幾天,她的母親去世了。現在我大學快畢業了,仍然能想起那個瞬間。”
認真批閱過孩子們的作文后,李老師寫下這樣一段文字:“那些漂亮的文字就如一線乘風而起的漣漪,出沒于人煙罕至的海域,只等宿命的觸碰牽引成潮汐。不必焦慮,不必記錄,情緒自會在合適的時刻,跨越時空相連。”
“我的遺憾從未成遺憾,只是在朝夕間淡化遺忘,等待未來更久遠的觸動。那時,浪漫便會自成文章。”
你還記得小時候讀過的課文嗎?
(內容來自小紅書博主@何日重到蘇瀾橋,學生作文部分句式來自仿寫)
來源:央視網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