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受限于自身的貨量規模和出貨穩定性,在與貨代博弈的過程中,中小跨境商家在艙位和運價保障上往往處于弱勢地位。
“利用產業帶的集群效應,公司通過對全鏈路跨境物流要素的整合與打包,成為可供產業帶商家們‘團購’的跨境物流解決方案。”7月22日,菜鳥國際供應鏈總經理趙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菜鳥計劃在一年內深耕20個核心跨境電商產業帶,聚合海運、空運、陸運等多式聯運物流資源和海外物流倉儲網絡建設,點對點服務上百家跨境電商企業。
與國內物流時效按照小時計不同,跨境賣家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動輒需要十多天。
趙劍認為,阻礙全鏈路時效的是點與點之間的銜接,大致分為:一、物流鏈路是由不同的企業參與,參與企業的時間、信息缺失;二、不同企業之間沒有完整的數據鏈路,不能信任交接,每次交接需要重新點一遍貨,檢查每個貨品的價值、價格、品類。
“通過數字化,將物流鏈路參與者把標準、信息拉齊,把下一個節點要關注的點事先透傳出來,可以提升效率。比如關務,通過傳統關務解決可能需要幾天時間,而如果通過數字化來解決的話,可能只需要半個小時。”趙劍表示,利用數字化手段可以促使跨境物流的全鏈路時效實現70%以上的增幅,端到端成本大幅減少。
跨境電商所需的基礎設施,倉儲、物流的建設同樣重要。中資在海外布局包括海外倉、拖車/車架、海外本地化運營團隊。
以海外倉為例,海外倉模式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從海外倉發貨,特別是在客戶當地發貨,物流成本遠低于從中國發貨。同時海外倉有助于加快物流時效。從海外倉發貨,可以節省報關、清關所需時間。當地發貨,客戶1~3天就可收到貨,大大提升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對于商家而言,高效的物流也能夠提高產品吸引力、競爭力,吸引流量。商務部網站顯示,2021年中國海外倉數量超過了2000個,面積超過了1600萬平方米。
雖然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貿易環節中最重要的國家,但與之配套的物流、貨運代理服務并未跟上。
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秦天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前,世界前十大的港口,中國只有一個,而現在世界前十大的港口中,中國有8個,然而,對應的貨運代理公司卻很少,前50大貨運代理公司,中國只占個位數。
“這需要從業者擁有更大的野心和抱負做一個更好的UPS、DHL,而不僅僅是做一個國際版的順豐或者中通。貨運代理公司的運營模式非常傳統,里面涉及的鏈條、人員眾多,如果將數字化的能力附加上去,比如用RPA機器人代替紙質單證、打電話等操作,進一步優化流程,效率肯定會提高。”秦天一表示,在中國貨運代理行業處于上升期,疊加數字化的能力,發展速度會更快。比如DHL花50年走的路,中國的某一家貨運代理公司,它可能花5年就能走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