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經過兩個多月的反彈后,恒生指數累計上漲超過6000點,隨著跟內地全面“通關”漸行漸近,1月4日中午一度重回2萬點大關,重新漲到20631點。
雖然反彈幅度較大,但港股的單日成交額一直在千億港元上下徘徊,跟2022年11月30日的2221億港元相差甚遠,港股還有多少上漲的后勁?
投資者對港股長期走勢都偏樂觀。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港股20個月的熊市已經在2022年10月底結束,但在6000點大反彈后,市場康阿也有也有分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港股短期內或許會受制于美聯儲加息,以及內地經濟復蘇的實質性數據。
鑫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港股目前仍有上行空間,核心原因在于整體估值低、疫情影響弱化、外資悲觀預期在逐步修復、人民幣走強等多重因素驅動。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學恒認為,預計港股一季度依然保持強勢,盡管經歷了兩個月的大漲,就算有回調幅度也有限,原因是:基建周期轉擴張;互聯網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環比已經明顯改善;政策方面包括疫情防控、互聯網、房地產、教育等政策對市場都更加有利。王學恒認為,2023年上半年海外方面依然面臨壓力,美股在2023年還將繼續創新低,時間或早或晚,這取決于美債、工資的底部信號發生的時間,部分抗跌型公司最后一跌將會是美股見底的最直接特征。作為2023年美股底部的參考,標普指數低點區域在3400點,因為美股的最后一跌可能會短期拉低全球股票市場的風險偏好,該走勢對于港股的走勢影響可能是“N”型的。
平安證券(香港)認為,各地疫情逐漸達峰并趨緩后,國內消費及投資景氣度有望持續修復,2023年度一季度經濟回暖將為大概率事件,同時3月初將有望釋放更多提振經濟的政策及舉措。
有不看好港股短期表現的私募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港股在10月底基本確認近20個月的熊市結束,但大幅反彈后市場已經由“預想期”進入“實質期”,要有實際經濟數據或者企業業績支持,才能引領大市進一步走高。踏入2023年首季,可能回調至18000點或以下,一方面大幅反彈6000點后形成“超買”,也由于市場現時對后市的期望高,但成交額一直沒有全面配合上漲,類似的情況在2009年3月都出現過,牛市初期的第一波調整殺傷力也不少。投資者可以留意美聯儲加息走向和內地復蘇后對經濟影響明朗化,一季度的事件來看,包括海外央行對往后加息指引,內地經濟復蘇能否超預期,都存在不確定因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